2015年米蘭世博會逐步進入高潮。8日,世博會迎來中國館日,本次米蘭世博會也是中國企業首次聯合“組團”參展。外媒分析稱,中國此次在世博會不僅打“文化牌”,更主打“經濟牌”乃至“戰略牌”,以世博會為舞臺,中國正設想將“中國制造”進一步推向世界,也向海外積極闡述自己的政策理念。
游客在中國館外排長龍
8日是米蘭世博會的中國館日,當天中國館舉辦了一系列活動。館日活動是世博會期間各參展國最重要的官方外交和慶祝活動,各國參展活動將在館日期間達到高潮。《環球時報》記者一大早就來到世博園,發現中國館前已經有很多游客。中國館前面是花園,后面是展館,據記者最近一段時間觀察,在米蘭世博園里,中國館“人氣爆棚”。幾乎每天早晨中國館外都有人排隊,最多的時候能排一百多米長,人群從花園一直排到中國館建筑前區的“故宮紅墻”附近。
當天,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中國國家館日活動。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館前舉行文藝表演,中國傳統農業文化遺產表演——浙江青田魚燈舞和貴州從江侗族大歌在中國館紅墻小舞臺演出,中國館還制作高度達6.8米的巨型中國結在入口處擺放,使得現場有著濃厚的中國味。
據了解,中國館于5月1日開館,截至6月8日,中國館共接待觀眾50多萬人次,是米蘭世博會參觀人數最多場館之一。期間,中國館還接待了包括黑山共和國總統武亞諾維奇、摩洛哥公主哈斯娜等重要貴賓,他們對中國館以及展覽內容給予很高評價。《日本經濟新聞》稱,中國組織了海外參加世博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展會代表團。除例行的國家館外還專設中國企業聯合館與萬科館,參展規模史無前例,18個省的團體組織與企業參加此次世博會,展現很大聲勢。
意大利人喜歡中國館
意大利人對中國館印象頗佳。意大利游客保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最喜歡中國館內的烤鴨泥塑,覺得雕塑惟妙惟肖,“有機會一定到中國品嘗烤鴨”。但也有不少游客反映,中國館展出的項目不是很多,對此,米蘭世博會中國政府總代表、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館目前運行平穩,接來下還將繼續完善相關展項。
而意大利《米蘭共和國報》報道12對中國新婚夫婦5月29日在中國館舉行世博婚禮的消息,引起意大利人關注。報道稱,米蘭市市長特使菲利波·巴貝利斯和蒙扎市副市長卡洛·阿巴擔任證婚人,這些中國新人在意大利穿著婚紗舉辦中式婚禮,并展示中國民俗婚禮文化。
意大利《米蘭周報》報道稱,5月24日起,游客要看中國館不再局限于世博會園區,在米蘭中央火車站也能看到“中國館”。中央火車站的展館面積為360平方米,完全由意大利承包商使用意大利材料建成。此外,安莎社報道稱,意大利12個大區的負責人和中國一些省市簽署交流合作協議,希望通過米蘭世博會的平臺,向中國介紹意大利旅游資源的開發潛力。
中國代表團活動有成效
法新社8日報道說,此次米蘭世博會,亞太經濟體是活躍的主角。中國館成為這一階段世博會的焦點。意大利總統辦公室負責人阿戈斯蒂諾·馬尤表示,希望一些經典展館在世博會閉幕后也能保留。他還稱贊中國代表團在世博會的活動“特別富有成效”。
路透社稱,中國將此次米蘭世博會視為進行經濟外交與文化外交的機遇。在此次世博會期間,中國還努力發展中意經貿關系。在中國館日期間,還將舉行中國與意大利農業食品經貿合作論壇,超過350家中意企業參展。法新社稱,在歐洲“中國制造”所占據的份額已經不容輕視,但在公眾心中其品牌形象依然“比較模糊”。此次中國推動企業“組團”前往歐洲參與世博會,主要體現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國際化傾向,其經濟上的目標與戰略性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