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在成都市金牛區解放北路第一小學,一堂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教學公開課《有趣的折疊》吸引了學生們和前來聽課的老師。我國教育信息化著名專家俞曉鴻稱教育信息化與常態化課堂教學融合或將成為未來教學的主要方向。
在課堂上,授課教師借助“學樂云教學”平臺捕捉學生的前概念,并以此為起點,調整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課外安排等,在針對其教學對象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有了基本保證。在網絡環境中,整個教學不僅用電腦文字表達,還可以通過語音、拍照、拍視頻等方式,實現了在傳統環境中無法實現的教學設計的意圖,發揮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價值。
記者還注意到,整個課堂的教學環境雖然武裝到了一體機、全套錄播系統等先進的裝備,但授課老師仍然保留了板書這個策略,使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互補。有些教師在使用PPT后,就不再板書了,這是錯的,因為教學中的板書是思維的流動。
俞曉鴻教授認為,《有趣的折疊》這一課最重要的并不是“折”這個動作,而是培養孩子對于一個平面圖形折疊起來后可能會是一個怎樣的立體圖形,一個立體圖形攤開來后可能會是一個怎樣的平面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課堂上學生們從自己身邊的生活經驗,上升到數學,然后從數學回歸到了生活,學生既開動腦筋,又提高了學習的樂趣,這就是教育的本質。
記者還了解到,當天該學校還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和另外一所分校的同年級學生實現互聯網互動化教學,吸引了學生們參與討論,并通過電子設備讓展示出的教學模具更有立體感,提高了學生們的理解力。分校張老師告訴記者,互聯網教學信息化在課堂上很直觀,對學生來說很新穎,對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培養會起到積極作用,對老師教研分析和討論更是一種促進作用,縮短了時空距離,老師更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上。
前來聽課的李老師認為,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幫助,學生們會對一些圖文并茂的呈現效果更感興趣,也更易接受。
據介紹,俞曉鴻教授近年來長期進行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組建了“虔行的腳步”小分隊,深入全國各地中小學校指導教學研究和公開課,啟迪教師的教學理念,引導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信息化應用的創新。在成都之行他還舉行了教育信息化“減負、增效、常態化”為主題報告會并發出《關于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有效教學的共同倡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