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中央歌劇院創作的歌劇《北川蘭輝》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王鐵,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董偉等領導和上千名首都各界人士觀看了演出。在演出中,觀眾用不斷的掌聲和淚光,表達了對英雄的敬意。
圖為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王鐵,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董偉等領導和上千名首都各界人士觀看演出。
圖為劇照。
《北川蘭輝》是中央歌劇院傾力打造的謳歌時代英雄人物蘭輝同志的巨作,由中央歌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俞峰和中央歌劇院著名劇作家胡紹祥共同編劇創作。該劇譜曲由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博導張大龍教授來擔當,導演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導演李丹丹擔任,指揮由中央歌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俞峰擔綱,舞美設計由國家一級舞美設計李賓和青年設計師晁毅擔任,燈光設計特邀了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師周正平,可謂名家云集,強強聯合。本劇的主演陣容亦十分強大,除國家一級演員楊陽扮演蘭輝外,中央歌劇院一線歌唱家田浩、莫爽、郭橙橙、王紅、陳藝寶、王藝清、賈令等人也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
是夜,北京天橋劇場的演出廳內座無虛席,包括蘭輝夫人、女兒、綿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川政協副主席等在內的千余名觀眾觀看了《北川蘭輝》的首度公演。第一幕場面恢宏,音樂氣勢磅礴,很好地展現了地震來臨時群眾的彷徨無措,以及在蘭輝帶領下奮勇自救的艱辛過程。第二幕場景是在災后縣政府辦公室,一批批不同的人先后找到蘭縣長要求解決各自面臨的問題,音樂在悲傷中充滿了激蕩,表現了北川人民災后家園重建和心靈重建的痛苦歷程,充分地展示了人性的光輝。第三幕場景是在蘭輝的家中,5.12忌日,主要通過蘭輝的家人從側面體現蘭輝先公后私的高尚情懷。這幕場景很好地融入了回民的習俗,尤其是祭奠的習俗,展示了歌劇文化的多元性及包容性。音樂細膩深情,對人物的內心詮釋得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蘭輝為人子為人夫的一面,表現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追求。第四幕場景對北川以及羌族文化之美都有較好地體現。音樂從飽含羌族文化的柔美悠揚轉入緊張激烈,將北川人民在震后面臨次生災害時作為大禹故里人的豪情及堅韌一一展現。劇尾蘭輝在恢宏的大合唱中漸漸遠去,深情圣潔的音樂寄托了北川人民對他的無限懷思。全劇從劇情到音樂到布景到表演,絲絲入扣,大氣磅礴,將歌劇這種最高藝術形態演繹到了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