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五十周年國慶慶典到六十周年慶典
|
|
【音響網資訊】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制度。國慶盛典也不再如以前那般轟動。特別是少了閱兵式,國慶慶典更加少了些氛圍。1984年,國慶35周年,舉行了盛大的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舉行了盛大國慶閱兵和群眾慶祝游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世紀舉行的最后一次盛大國慶慶典。在50周年閱兵式上,森海塞爾手持無線話筒EW155G2作為當今世界頂尖的動圈話筒獲得了當時音響技術師的青睞,為閱兵式的順利舉行增光添彩!
1999國慶
江澤民
森海塞爾EW155G2
如果說1949年開國大典已經深深烙在了我們心上,那么2009年60周年國慶盛典同樣讓人難以忘懷。1949年,我們還要靠收繳的國民黨的裝備器材才能完成整個擴音系統,到了2009年,寧波音王、廣州銳豐、北京七九七、哈曼JBL、DPA等等知名的音響廠商和音響品牌為祖國60周年的慶典增添了亮麗的一筆。2009年的國慶慶典活動,在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布置了150多個擴聲裝置,采用先進的數字聲音處理方式,可以滿足閱兵,游行和晚會等場景的聲效要求。
2009年的聲音效果與1949年的相比,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就是與1999年國慶50周年的慶典相比,二者的音響效果也是不可相提并論的。據當時的解放軍軍樂團的于海回憶:在1999年國慶50周年慶典半個月前出現的一封投訴信讓他記憶猶新:“是徒步方隊給閱兵總指揮部寫了封投訴信,說我們軍樂團吹的曲調節拍不整齊,忽快忽慢,跟著軍樂團的演奏,他們總是走不齊。”于海稱,自己很郁悶,到指揮部開會時拍著胸脯發誓“絕不可能”。專家現場調查分析后,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原音和擴音不一致,有音差。當時天安門廣場上音箱的擴音器是為了擴大聲音、傳播廣遠而設計的,而聲音傳達每分鐘有300多米,就容易造成音差。于海說,當時技術上還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最后只能靠多訓練和經驗來彌補。
2009年,在60周年群眾游行論證會上,于海就向有關領導提出了必須要攻克音響問題。經過論證、測試后,2009年天安門的整體音箱為了慶典進行了精密的改良——天安門北邊廣場的一排燈箱上的音箱全部關閉,廣場的南邊增設了一組音箱,天安門城樓下也新安裝了幾個音箱。第一次演練之后,于海的心完全定下來了。“我們吹的原音和音箱中傳出的音樂時間速度完全一致。”他稱,10年前,音響效果是喇叭擴音,現在,音響效果已經是專業的舞臺效果。
頁碼: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更多相關:
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