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音響技術與聲學原理解析(二)
|
|
【音響網資訊】
(5)各類不同的音場
當一個紙盆揚聲器接受了從功放傳過來的信號后,紙盆就會作出前后的搖動,當紙盆向前推進時,紙盆撞擊到它前面的空氣分子,在紙盆前面的空氣就會增加壓力,這些分子就會繼續向前推進,碰撞它們前面的空氣分子,造成輕微的高氣壓。當紙盆向后退時,紙盆前面的空氣分子就會產生輕微的真空,然后這些分子會跟著紙盆的后退,造成這里的空氣有輕微的壓力減少。
但我們不要忘記,空氣是有彈力的,但在紙盆前面的空氣是剛剛被紙盆的動作搖動,不能達到空氣本身的彈力,這時我們便要看這頻率的波長,聲音是要直到離開紙盆的距離有2.5倍波長時,這些空氣才發揮出造成聲音的彈力。
例如一個100Hz的頻率,它的波長是3.44米,所以聲音要離開紙盆2.5×3.44米=8.6米之外,才是真正的這個100Hz的聲音。如果用10OHz來算,離開紙盆的距離還沒達到8.6米就為 lOOHz的近音場,而超過8.6米才是100Hz的遠音場。為什么我們要了解遠近音場呢?很多時候在一隊樂隊中的電貝司手,他往往都不了解近音場的效果,而在他的電貝司音箱上,有一個均衡旋鈕就是寫著貝司(Bass) ,正是這樂手的稱號。
電貝司手通常會站在離開電貝司音箱不遠的地方做演奏,如果他站在近音場時,有時會覺得低音不足,就會把這Bass的均衡旋鈕盡量調大,但聽眾在他們的位置就會聽得到很強烈的低音,很多時候造成不好的效果。這些強烈的低音也會跑進歌手的話筒,如果調音師因為覺得歌手的聲音不足夠時,就會把歌手這一路的聲音提高,但也同時把電貝司的低音量也提高了,調音就遇上了困難。
電貝司的最低E弦是41Hz,但因為拾音器是放在弦的末段,所以41hz第一個諧音82Hz才是主要的電貝司低頻率,82Hz的波長是 4.2米(344m/s 除以82/s=4.195m),所以差不多要離開電貝司音箱 10米左右才是這82Hz的遠音場,而因為電貝司手不會站到離開他的音箱這么遠的距離時,他聽到的聲音只是近音場,而不是聽眾所聽得到的聲音。
所以我們當說到揚聲器的遠近音場時,最主要是注意到頻率及它的波長,而不是單純看離開音箱多遠就是等于遠或近音場,最主要就是記得我們當欣賞音樂時,是要在遠音場的位置,而不是在近音場的位置。
(6)直接音場、反射音場、不直接音場
當揚聲器在一個房間內發出聲音,聽眾可以聽到直接從揚聲器傳過來的聲音,這就是直接音場(indirectfield),但也可以聽到從墻、天花板及地板所反射過來的聲音,這就叫做反射音場(reverberant field)。
聽眾聽到越多的直接音場的聲音,反射音場的聲音就越小時,這聲音就越好,因為直接音場的聲音是可以控制的,但反射音場的聲音是不能控制的,只會把直接育場發出來的聲音加上喧染,把原本聲音的清晰度底減低,所以坐得離音箱比較近的聽眾就會感覺到好一點的音響效果,而坐在后面的聽眾很可能是他們聽到的反射音場聲音比直接音場聲音更大,音響效果便會比較差及清晰度降低。有時候一隊樂隊在臺上演出時,因為他們沒有監聽音箱,而兩旁的主音箱是放在靠近臺口的位置,樂隊及歌手所聽到的聲音完全沒有從直接音場放過來的,他們站立的位置就叫做不直接音場,聲音效果當然不會好,這也會影響到樂隊的表演水平,令觀眾聽到不太好的演出聲音。
(7)界面干擾
當我們選擇放置音箱的位置時,很重要的一環是要注意到音箱所發出來的聲音是會受到它旁邊的界面影響而造成干擾。例如放在臺口兩旁的主音箱,它們的低音紙盆離開地面及旁邊的墻壁如果是大約在1米的時候,一個4米波長的音頻就會受到這兩個界面的干擾。
一個4米波長的頻率是 86Hz(344m/s ÷ 4m= 86Hz),當 86HZ的聲音從音箱放出來時,大的空氣壓力在1/4周內剛巧碰到地面及墻壁,再過l/4周就反射回到音箱的紙盆面前,但這個時候剛巧紙盆要后退,原來從地面及墻壁反射過來的大空氣壓力就會被紙盆后退的動作抵消很多,造成失去了很重要的低音。
如果遇到這個情況,就應該把音箱向臺后退0.5-1米,讓音箱所發出來的聲音不能直接射到地面上,而如果可以把音箱移到靠近兩邊的墻壁時,更可利用墻壁的反射制做出更大的音量。80-100Hz 這段頻率是很重要的,它是我們肺部空間的共鳴點,也是低音鼓的共鳴頻率,如果是因為不了解界面干擾而擺錯了音箱放置的位置,實在是很不值得的。
(8)高、低音效果
我們很難指定某一頻率以上為高音或某頻率以下為低音,我們常常說人的聽覺是從20Hh-20KHz,但20kHz的頻率是很少人能夠聽到的,通常只有20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的耳朵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壞時才可以聽得到。如果做聽覺測驗,最高的測聽頻率只是8 kHz。當聲音傳出去時,高頻率是比低頻率衰減快得多,如果用1kHz跟10kHz做比較時,當聲音跑了100米后,10kHz的‘頻率比起IkHz的音量會衰減30-35dB的。
比起低頻率,高頻率聲音是比較有方向性的。高頻率的聲音從單元跑了出來后,如果受到物體的阻擋,高音就不能再傳過去,這個是跟低頻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高頻率的波長是比較短,受到物體阻擋之后不會轉彎,但低頻率的波長是比較長,所以很多時候就算有物體在前面阻擋,低頻率也可以轉彎過去。例如有些專業音箱的設計是把一個高音號角放在它的低音單元前面,但對這個低音單元所發出來的低頻率,它根本就看不到前面是有什么東西阻擋聲音似的,所以低頻率可以照樣傳過去。
從我們的聽覺上來說,我們是需要聽到高頻率的聲音來辨別各類不同的聲音,但如果單純是講人的談話聲時,我們只需要聽到4kHz及以下的頻率,就能馬上辨別是什么人在說話。例如電話的聲音傳送,高頻只達到4kHz,所以有時候當一個很久都沒有和你談話的人,當他打電話給你時,只要說:“喂!”,你就馬上便可以鑒別他是你很久都沒有談過話的朋友的聲音。
我們聽高頻也有方向性,即是我們能夠辨別高頻聲音來源的方向。因為高頻的聲音傳到我們兩個耳朵時,已經有了很細微的時間差,所以它們來到耳朵的時候有不同的相位改變,我們就借著這改變了的相位可以鑒定。
頁碼:
上一頁
1
2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萬維家電網,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