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曾德鈞先生,會打開這篇文章的朋友相信都有著自己的了解。而對于既是90后,也是從90年代開始接觸HiFi音響的三耳君來說,對曾德鈞先生在九零至千禧年代的HiFi音響作品,以及“貓王”時代的一系列“潮品”則更為熟悉。
適逢品牌成立八周年之良機,貓王音響近期迎來業內多家媒體對公司本部的探訪。通過本次珍貴的訪談機會,三耳君對曾德鈞先生和貓王品牌有了更深度的認知,更有幸見識到由曾德鈞先生設計打造的神秘障板音箱“貓王·普羅米修斯”,為各位讀者帶來詳盡的分享。
曾德鈞先生的追夢生涯
走進曾德鈞先生創立的云動創想(AirSmart)公司,也就是貓王音響的總部,難免羨慕這里的同事每天都置身于一個音響博物館當中辦公。由曾德鈞先生編輯整理的音頻發展史展示墻、其數十年職業生涯的經典作品回顧,還有大量個人藏品和貓王品牌的眾多產品分布于辦公室的各個顯眼位置。
面對這位經歷了近幾十年中國音頻發展的前輩,三耳君自然也準備了多個問題。
Q:
在那個物資并不發達的年代,曾老師是如何接觸并走上音響開發的職業生涯?
A:
起源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讀書階段,當時我第一次見到了收音機對自己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幸運的是在此之后接觸到了礦石收音機,并且開始自己組裝礦石收音機收音機,收音機給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此后就有了開掛的人生。在中學時期還成為了學校廣播站的維護管理員,在1974-1976 年插隊農村期間,我又帶頭建立農村生產大隊的廣播站,實現了隊隊田頭有大喇叭,家家有小喇叭。1978年我在部隊里搞電臺的技術革新被評為優秀技術革新能手,從⻘海到北京參加了二炮的科技大會,之后就調入北京做通訊與音響產品的設計,然后作為設計師,設計了兩代調頻接收音響設備和無線話筒,我的音響生涯算是就此正式開啟。
在職業生涯起步階段的八零年代(1984-1990年),我大學畢業后,參加了一個軍隊的重要科研項目并主導研發了中國第一套戰略導彈模擬仿真設備的高保真模擬聲學系統,這給了我系統學習和應用高保真音響理論的機會。因此,同時在這個時期我也開始制作了數十款各種發燒膽機和音箱。
Q:
曾老師在高保真(Hi-Fi)音響領域耕耘多年,期間主要經歷了哪些階段?
A:
在高保真音響領域,我的生涯當中經過幾個階段。
首先是80年代做膽機,這只不過是把國外都認同的東西在國內沒基礎的情況下做出來,我們只需要在工程上實現,原理上是不需要突破的,但這個工作讓我們做出來了中國早年第一批商業化探索的膽機。1992 年我來到深圳創業,1993年就設計了中國第一臺商品化膽機:銀耀牌SAP-50T,之后設計了維克斯VAA-70膽機套件和大極典的 MP-211、MP-30B 等經典膽機,并成就了當時的發燒膽機音響品牌“大極典”。
到了90年代和2000年早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技術的出現,演變出了很多新的需求,例如PC Hi-Fi,當時我接連擔任了三諾、惠威和漫步者的顧問工作,那是一個與技術與時俱進的過程。
在2004年,我為尋找“⻩金時代”收音機的記憶,開始購買、收藏德國、歐洲、美國、日本的收音機,在花了數十萬在全球購買收音機并沒有找到理想的⻩金時代收音機后(畢竟經過數十年后,與那個時代比性能很難保證了),開始制作、研究收音機。 在此之后經歷創作和多次迭代后,終于成就了尋找⻩金時代收音機的夢想——自己做出了送給自己的禮物: R601(貓王2前身)和R801W-3D Bigger,后者可能是收音機歷史上體積最大(820x580x350mm)、功率最大(2x25W)、頻響范圍最寬、音質最佳的大型多波段電子管臺式收音機(超過了西門子的P48)。
第三個階段則是2010年,極典公司繼續研發PCHi-Fi產品,同時我也成立了如今這家公司(云動創想科技有限公司),主攻智能音頻軟件。我發現音響行業的整個發展是與信號源相關的,從黑膠、磁帶、CD,從有介質到無介質,當時我就判斷云音樂必然會出現,必然會帶來音響行業的巨變,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就深如到現代最新技術當中,并做出了最早的智能音箱,也主導了國家智能音頻通用協議標準的制定。
Q:
貓王音響的誕生有著如何的背景呢?
A:
貓王音響實際上是前面說到的第三階段當中的小插曲,2014年我們遇上了“雙創”的熱潮,在智能音頻的賽道上大概有一百多個品牌在競爭,在當時我管理的一個有幾百人的智能音頻行業微信里,最終活下來的似乎只有我們。騰訊、喜馬拉雅、京東、獵豹等等都推出過智能音箱,現在只有小米小愛同學和百度小度智能音箱還不錯以外,如天貓精靈和亞馬遜 Echo的經營也不如人意。
因此可見,智能音箱對公司的整體能力和生態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首先智能音箱并不是以“聽”為主的,而是以“控”為主,依賴于“端、網、云”形成的生態,因此小米和百度就有這方面基礎做得比較好,其他平臺則并不順利。而我做貓王則是意外和幸運,前面幾波眾籌獲得經驗以后,然后在2015年又因機緣巧合上線了京東的眾籌,從而真正穩住陣腳了,不然只有軟件部分是難以支撐的。因此,這里面既有理性,也更有運氣的存在。
“Hi-End貓王”——貓王·普羅米修斯
從記載音頻發展史和曾德鈞先生生涯的展示區域走進曾德鈞先生的辦公室,這里不僅是曾德鈞先生創作的空間,同時也是承載其夢想的空間,只因上圖這對“普羅米修斯”音箱儼然矗立在辦公室的試音間當中。
三耳君過往在展會環境和家庭空間中聽過不同的障板音箱作品,印象中聲音表現全面的多是尺寸較大,而且放大系統也投入頗重。這次來到曾先生辦公室的試音室,聽到普羅米修斯系統,可謂極大地出乎了三耳君過往對障板音箱的理解。
1.5米高的普羅米修斯外觀猶如次世代的建筑物,既富有科技感,也充滿了流暢典雅的藝術美感,展現出力量與柔美的平衡。立式四面三⻆形的三⻆形椎體結構的變形結構以及五軸鋁合金CNC工藝帶來了穩定、低諧振的框架結構,高光鏡面電鍍和不規則亞克力等材料的搭配也經過了嚴謹的實驗,從而讓令如今所見的普羅米修斯達到了藝術美學和Hi-Fi理論實現的結合。
箱體頂部為一顆28mm的絲膜軟球頂中高音單元與1顆7英寸的中低音單元組成同軸結構,采用了獨立的密閉箱體結構,前面的面罩可自由選擇安裝或拆卸。
下方則是用兩顆自制的12英寸低音單元,后方有爪型鋁合金盤架承托固定。單元完全根據曾德鈞先生的設計要求自制,從而達到滿足這對音箱特性的性能,最終在測量中可見下潛達到25Hz之深。
從側面觀察箱體不難發現面板帶有略微傾斜的設計。據資料顯示,正是這7°的傾斜角度令前置的低頻與靠后設計同軸中高頻單元形成空間差,造就全頻段的和諧感。
為了進一步抑制諧振,普羅米修斯更搭配了廣州博良音響張百良先生定制的“博良 傳神五行消震腳墊”。
試音間中搭配普羅米修斯音箱的系統并不復雜,矩聲的Element X2 Pure串流DAC解碼器和SoulNote S-3合并功放都是三耳讀者朋友們熟悉的機型,測試時三耳君也用上了自備的Astell&Kern SP3000作為USB Audio音源。對于高級別音箱系統來說,如此一套音源和功放搭配成本并不算高。
從小編制室內樂到動態爆棚的搖滾和大編制交響樂,音樂都是選自三耳君常聽的測試專輯,正是這些熟悉的音樂在這套系統的重放卻刷新了三耳君對障板音箱的認知。通透、自然的表現力是障板音箱皆有的特質,普羅米修斯的同軸中高音不僅有著流暢連貫的音色表達,更能以上乘的透明度和分析力構建出開闊而有聲像密度的現場感。低頻的表現才最為驚艷,雙12寸低音單元能帶來豐滿的量感并不意外,難得的是在障板音箱中發出了深沉而自然的力量感,并且在大編制交響樂中也能顯現出足夠的瞬態,這不僅有別于傳統障板音箱局限的低頻效能,與高級別箱體式音箱具有壓迫感的強悍低頻也全然不同。
在并沒有嚴苛考究的聲學環境和系統搭配前提下,普羅米修斯讓三耳君聽到了表現足夠全面的障板音箱系統,要是看著文章的朋友也有聆聽障板音箱的經驗,想必能理解這該是何等難得。
帶著對普羅米修斯所有的好奇,三耳君接著對曾德鈞先生進行了第二輪的訪問。
Q:
貓王音響近年來都主打小型便攜音箱產品,貓王小障板音箱(普羅米修斯)橫空出世有著怎樣的緣由?
A:
“普羅米修斯”并非橫空出世,在創業經營AirSmart和貓王音響主力發展智能音頻的同時,我也一直在尋找自己心中理想的 Hi-End 聲音之路,一種舒適、寬松、馳放、自然并充滿藝術感的 Hi-end 聲音。在歷經對夢想之聲探索的16年后,于 2022 年底,我總算成就了自己的夢想:小障板 Hi-End 落地式音箱(普羅米修斯)制作完成!
Q:
對于普羅米修斯這款作品,設計之初是否會就有明確的思路?
A:
設計的時候并沒有考慮預算還有具體目標,也更不希望受既有的技術框架限制,所以我就有點“無知者無畏”去研究,但凡有時間空檔我就投入到這件事情上了。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朋友感到不解,但我還是堅持了這個自我創作的路線。
Q:
一款意味著夢想實現的產品,為何選擇了障板形式,而非其他形式呢?
A:
其實這么多年來,我也有做過不少有箱體的產品,但其實都是把成熟的技術變成產品,但出于我個人對于聲音美感的追求,沒有箱體的設計在理論上和實際聲音方面都是更美的東西。盡管時間跨度很長,從07年至今已經十六年,我一直堅持找到自己的“烏托邦”。讓我往這個方向走的還有收音機對我的啟發,就如我收藏的很多收音機,實際只有非常小的功率,電路和喇叭和HiFi產品也并不一樣,但我們同樣覺得很好聽。但收音機我們都知道是通過低頻抬升的手法去添加味精,以滿足主觀聽感喜好,而在了解和聽過一些障板音箱以后,又發現障板音箱雖然好聽,但并不實用。于是,我就希望能把障板音箱的尺寸縮小,并且能夠在功放輸出平直的情況下也能驅動出良好的低音效果,這是極具挑戰的。有了解電聲原理的朋友大概會知道,障板音箱通常會在低頻段存在聲音短路,低頻不能出來,因此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去研究,而我卻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和上千只喇叭的實驗,找出了背后的規律。
Q:
傳統障板音箱的外形大多都比較刻板,普羅米修斯如此獨特的設計背后有什么故事嗎?有著怎樣的設計理念?
A:
普羅米修斯的工業設計其實是何迪龍先生2012年于江南大學時的畢業設計,當時何先生希望我能給到他一個項目交由他設計,經過了一年時間好幾版的設計形成了基本的形態。當時我就發現了這個富有才華的年輕人眼光獨到、思路開放、藝術功底深厚、思路大膽前衛,于是就大膽啟用了這位年輕人(這位設計師現今已成為攬獲德國紅點、IF、日本 G-mark、美國 IDEA、臺灣金點等海內外設計大獎 50 余項的設計師)。然后,普羅米修斯在2013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設計后,歷經十年時間多次的修改與細節打磨,才呈現出現有的最終形態。
Q:
相比常見的障板音箱,貓王普羅米修斯的小障板設計主要有哪些優勢?
A:
對于障板音箱,有 Hi-Fi 音箱經驗的朋友都知道,這是“理想”的聲學結構,可以表現出“最理想”的自然聲音重放。但這種結構由于聲學原理的限制,如 果要有“理想”的低頻表現,就需要障板尺寸足夠大,否則低頻就很有局限性。近些年市場也出現過一些采用“偶極式”原理的障板音箱。
常見的偶極式障板音箱也是采用開放結構的障板,且障板寬度尺寸比較小。在一般理解情況下低音會聲短路而導致無有效的低音輸出。然而實際上,人們發現完全的聲短路只發生在喇叭前后相位恰好相反的地方,例如障板的側面。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前后對稱的8字形的輻射形狀。在低音揚聲器的正前方和正后方,輸出仍然是最大的,因此還是存在一定量的低頻。此處說的最大是針對水平360度范圍內各點而言,并非說和密閉箱或者半空間輻射相比,與后兩者相比,的確因為存在相位差而出現部分抵消的現象,抵消的程度和頻率以及障板寬度相關,簡單來說就是障板越寬、頻率越高抵消的程度越小,因此在最低頻段,抵消程度還是蠻嚴重的。但是此時低頻的指向性、衰減率都很強,因此低頻下潛的頻率和量感都不如意。為了改善此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使用足夠寬尺寸的障板。但這依然會帶來其他的問題,例如頻率更高的時候出現不合理的峰值,或者體積尺寸受限。
普羅米修斯由于低頻解決技術與偶極式解決方案是不同技術方案,因此兩者低頻解決的效果也不同。這兩個方案最大的區別是:本作品的低頻下潛頻率更低,聽感更松弛。通過實測指標和理論分析,本作品采用的低頻技術相對偶極式解決方案下潛頻率,在采用相同喇叭口徑和數量的情況下,最低頻率要相差 10-20Hz 左右。
Q:
小障板形式設計的普羅米修斯為何能做到如此特別的低音表現?
A:
這里面主要有幾個關鍵點。
一、從發聲原理上看,小障板音箱喇叭針對低頻的發聲與真實樂器發聲形式是一樣的,均是沒有被低頻箱體結構加工、提升、處理過的,相對自然的狀態。二、正因如此,小障板音箱的低頻是以-3dB 的聲音自然緩慢衰減方式而衰減的,所以聽起來就很自然。而傳統低音箱由于其聲學特征,通常以-6dB、12db、-18dB 等方式往下急劇衰減,從而可能帶來不自然的沖擊感和壓迫感。三、同樣因為如此,小障板音箱的低頻由于是“直接”發聲,這樣低頻就完全沒有時延,不會有傳統箱體式低音炮的結構性的時延問題。
總結起來,障板式音箱的優點之一是低音干凈松軟,房間對其影響小;第二是由于沒有箱體染色和混響的困擾, 聲音自然而真實,聽起來非常舒服,與音樂廳現場體驗更為接近。但由于其中的技術原理在申請專利過程中,因此暫時還不便公開。
Q:
普羅米修斯音箱對使用環境和器材搭配方面會有什么特別要求嗎?
A:
其實現場即可看到,我們的空間和系統并沒有圍繞音箱做特別調整。即便是之前我自己設計的功放也并沒有特別為音箱進行調整,這次也因為剛好自己設計的功放壞了,我也特意買來了SoulNote S-3這臺輸出并不大的合并功放進行搭配,以示“公正”。
值得一提的是,膽機搭配起來也有很不錯的聲音,但必須承認其實并不完美。盡管我也做了不少膽機,但我們都知道膽機在低頻段還是有局限的,變壓器帶來的非線性失真讓50Hz以下的低頻段失真非常嚴重。
Q:
未來會推出結合智能音頻和HiFi的產品嗎?
A:
其實我們把聽分成了三個層次,最大眾化的是“聽小白”,有得聽、能聽到就行;中間層次是“聽習慣”,聽自己習慣的和喜歡的;第三類是“聽講究”,Hi-Fi發燒友便是其中一類,講究環境、器材、內容、版本以及儀式感等等的。分為三類以后,我們就思考如何解決其中的問題,音響的本質應該是什么,解決了用戶怎樣的問題,用戶是否真的需要一臺音響?首先我們得到了答案,用戶并不需要音響。而用戶購買音響是為了聽音樂,他們需要的是音樂,因此音響本質上是連接人與音樂的通道。得到這個答案后,針對聽小白,我們其中一個方案就是傳遞場景內容,提供不同情緒的音樂內容匹配不同的使用場合,還有的方案則是通過音樂流派去匹配用戶的喜好,而且這內容都是實時更新的,等未來App出來以后還可以自創音樂頻道。我們團隊從2010年開始做智能音頻,從系統到內容維護等等方面逐步建立成了真正的“智慧聽”。我們與中國音響協會組成智能音響分會和知識產權聯盟,如今有了接近50項專利,我們公司占據了接近90%,這些行業都是面向行業開放的,我們希望與行業一起去面對未來。
對于極致化HiFi的產品,普羅米修幾乎是不具備量產的可能,但不排除我們曾經試驗過的小型三分頻(上圖左邊)的機型會考慮變成產品,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做出價值,能輸出我們的品牌價值、使用價值和藝術價值。
不懈追求夢想的“貓王”,一切皆有可能
采訪當中,曾德鈞先生仿佛將生涯中的許多成就形容為機緣巧合,事實上成功從來不僅是偶然。曾德鈞先生在愛上收音機和音樂的 60 年后、在從業音響產業成為設計師 44 年后、在到深圳開始 Hi-Fi 音響創業 30 年后,在歷經對夢想之聲探索的 16 年和無數次探索和試驗后,這對屬于他的夢想——普羅米修斯小障板 Hi-End 落地式音箱才真正完成,夢想成真的背后盡是這位音響屆前輩長對技術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作為音樂和音響愛好者,我們將繼續期待曾德鈞先生帶來更多驚艷之作,更智能更悅耳的貓王音箱,甚至是“機緣巧合”成就的“普羅米修斯量產版”,一切皆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