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著“高水平的電聲技術國際交流平臺”的重要使命,ISEAT從第一屆到第八屆一路走來,有賴學術界與工業界翹楚傾力參與,多位專家顧問不僅對大容量、高質量的論文進行專業嚴謹的甄選和評審,發表專題演講、主持特色講座,更為大會出謀劃策,注入豐沛的動力。
欣逢ISEAT十五周年盛事,多位高級專家首次參與,為大會帶來全新的能量。二十余位專家顧問深孚眾望,與我們共襄盛舉,第八屆ISEAT必將卓有成效地促進國際國內的的技術交流與溝通合作,激發電聲及相關領域產業學術研究深度融合的新機會。
第八屆ISEAT專家顧問委員會
專家顧問委員會主席
楊軍 研究員
中科院聲學所副所長
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
現任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電氣與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199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系暨聲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1998年,在中科院聲學所從事博士后工作。1998年5月博士后出站留所工作,任職副研究員。1999年5月至2007年3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聲學與信號處理研究,先后任職Research Fellow, Teaching Fellow,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4年獲中科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擇優支持,在中科院聲學所任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開展聲場智能控制的研究。
長期從事聲學與信號信息處理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國際會議大會特邀報告5次,授權發明專利70余項,制定國家標準5項。現為中國聲學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常務理事、會士,聲頻工程分會/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會士,國際聲與振動學會理事、會士,中國樂器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聲學學會副理事長。
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排名以姓名首字母為序)
卜行寬 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教授
世界衛生組織預防聾和聽力減退合作中心主任
聽力國際副主席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教授。多年致力于耳科學與臨床聽力學的醫療、教學、科研和國內外預防聾和聽力損失的公共衛生工作,4次榮獲省部級科技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江蘇省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現任江蘇省耳科疾病與聽力障礙診治中心主任、聽力國際(HI)/ 國際耳鼻咽喉科協會聯盟(IFOS)/ 國際聽力學協會(ISA)江蘇耳科與聽力中心主任、聽力國際(Hearing International,HI)副主席、世界衛生組織(WHO)總部預防聾和聽力損失工作組專家。
陳懷民 教授級高工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
國家體育場/天安門聲學設計總負責人
現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3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聲學專業,至今一直從事廣播電視聲學的設計研究工作,曾任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聲學設計研究所所長。
近年來主持并作為主要設計人設計了國內外大中型建筑聲學及電聲工程三十余項,主要有:人民大會堂大小禮堂及大宴會廳擴聲同聲傳譯系統(1984年參加、2000年主持、2010年主持);天安門廣場擴聲系統改造工程(國慶50周年、國慶60周年、抗戰勝利70周年);國家體育場建筑聲學和擴聲系統設計、國家游泳中心擴聲系統設計等奧運工程;中央電視臺音頻系統(新臺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建筑聲學等廣電中心項目;以及上海大劇院擴聲系統、青島大劇院擴聲系統設計及青島大劇院建筑聲學咨詢等工程、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建筑聲學、濟南體育中心建筑聲學和擴聲系統等。以上工程項目在規模及社會影響方面均處于重要地位,聲學技術方面有一定的創新,并有良好的社會反映。
近年來還主持、參加了一些國標、部標的編制工作,如:國標“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部標“廳堂擴聲系統特性指標”等。
多年來獲得多項部級及國家級獎項:《中國國際廣播中心工程》獲2000年度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銀獎、部級一等獎;《天安門廣場、東西長安街擴聲工程》獲北京市政府獎(國慶60周年);《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擴聲系統改造工程》獲第11屆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2004年度);國家標準《廳堂擴聲系統設計規范》獲2007年度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部級標準二等獎。
陳景東 教授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文獎獲得者
貝爾實驗室模范團隊獎獲得者
分別于1993、1995、1998年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至2001年期間先后在日本國際電氣通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TR)和澳大利亞的格里菲斯大學從事聲信號處理、語音合成、語音識別等領域的研究工作。2001至2009年期間在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從事語音信號處理與通信等領域的研發工作。2009至2010年擔任WeVoice公司的首席科學家。2010年加入西北工業大學,從事MIMO信號處理、智能聲學、噪聲控制與消除、回聲及干擾對消、麥克風陣列等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所開發的部分技術已成功用于無線通訊、電話會議、遠程協作、智能音箱、車載交互、機器人等語音通信與交互系統之中。曾于2009年榮獲IEEE信號處理學會最佳論文獎,2007和2009年兩次獲得貝爾實驗室模范團隊獎,2011年在IEEE WASPAA國際會議上榮獲會議最佳論文獎,所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發表的一篇期刊論文于2016年獲得IEEE亞太區學生優秀論文一等獎。曾于1998年獲得日本高技術中心人才基金的資助,2014年獲得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現已出版專著13部、在信號處理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擁有30余項發明專利。
杜功煥 教授
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
195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93年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生導師資格。
著有聲學領域主要教材《聲學基礎》(已出版三版)。長期致力于物理聲學、非線性聲學以及聲系統中的混沌理論及其應用䓁的研究。曾多次赴美國田納西大學、佛蒙特大學以及美國國家物理聲學中心(NCPA)等機構進行訪問研究。發表過100余篇論文,其中40余篇為SCI收錄。
馮杰 研究員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員,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研究所副所長,從事電聲技術、水聲工程和聲信號與信息處理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產品研制,具有豐富的產品研發和項目管理經驗。主持和參與國防高新工程項目1項、國防重點工程型號2項,國防科研20余項;獲得軍內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得專利授權20余項,發表科技論文30余篇。
管善群 教授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中國聲學學會與中國電子學會會士,獲得(中國)政府特殊津貼的跨越科學與藝術的電聲學專家與教育家。他是中國立體聲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倡導者和促進者,直接指導了中國立體聲/ 環繞聲/大型會議系統的起步和發展,并促進了中國的頭相關傳輸函數與虛擬聽覺研究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他的《電聲技術基礎》專著和一系列論文與聲像示范影響了中國幾代電聲專業科技人員和藝術工作者。作為第一負責人的北京郵電學院電視電聲教研室,取得許多世界先進行列的顯著科研成果,被(中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和(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聯名授予“全國高等學校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胡新 研高工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電聲分會專家組專家
畢業于南京大學聲學專業,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委員,中國聲學學會聲頻工程分會委員。先后從事揚聲器、揚聲器系統和音頻功放的研發工作。對音頻系統的測量技術、測量儀器和主觀評價均有研究。參與完成《音頻組合設備通用規范》等國家標準的制定。出版專著《家庭影院實用問答》,在《電聲技術》、《應用電聲技術》、《通訊與廣播電視》和《高保真音響》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華子興 高工
北京第七九七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1960-1965年,南京大學物理系聲學專業學習、畢業。1983-1990年原國營第七九七廠設計所所長、副總工程師。1990年~2000年原國營第七九七廠總工程師。2000年~2007年北京第七九七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5年被評聘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北京第七九七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
國慶五十周年(1999年)慶典用“天安門廣場擴聲系統”用特大型聲柱設計、制造技術、質量總負責人。
國慶六十周年(2009年)慶典用“天安門廣場及周邊地區擴聲系統”施工建設總技術顧問;特大型聲柱設計、制造技術、質量總負責人;參與領導人天安門城樓講話和閱兵使用的傳聲器設計、制造、電聲性能的確認。
國家標準GB/T 14198—2012《傳聲器通用規范》制修訂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在《電聲技術》等雜志上發表多篇文章。
李小兵 教授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人工智能系主任
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音樂人工智能系主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CCF計算藝術分會主任、CAAI藝術與人工智能專委會主任,電子音樂、計算機音樂、音樂科技方面的專家。作曲博士、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吳祖強教授,音樂創作涵蓋幾乎所有音樂類型,部分作品受到群眾喜愛具廣泛影響力,曾榮獲金鐘獎、文華大獎、文華作曲獎、全國歌劇、舞劇一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內外獎項。
李曉東 教授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中國聲學學會建筑聲學分會主任委員
1988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信息物理系聲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91年于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水聲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1991-1995年于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1995年至今,在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從事聲學、信號處理方向研究工作,先后發表各類科技論文逾300篇。參加多個學術團體,目前擔任中國《聲學學報》中英文版主編、中國聲學標準化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音響行業協會副理事長等。
馬昕 國家一級舞臺技師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專業音響委員會主任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聯歡活動音響總設計
國家一級舞臺技師,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專業音響委員會主任,中國舞臺美術學會音響專業委員會委員、執委,中國錄音師協會演藝擴聲專委會副主任,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演藝科技》雜志編委,1979年至今,中國煤礦文工團舞美中心音響師、錄音師。
2003-2019年,擔任北京人大會堂新年音樂會音響師;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音響設計,任北京殘奧會開、閉幕式音響工程總指揮;擔任國慶60周年閱兵、群眾游行音響總設計;2010年,擔任上海世博會開幕式音響總設計;2010年擔任上海世博會閉幕式音響總設計;2013年3月,擔任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大劇院、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暨習主席首訪俄羅斯演出音響總設計;2014年,擔任北京電視臺(BTV)春節晚會音響總設計,擔任第四屆亞信上海峰會文藝晚會音響總設計,擔任APEC北京峰會歡迎晚宴演出音響總設計;2015年,擔任北京電視臺(BTV)春節晚會音響總設計,擔任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及閉幕式音響總設計;2016年,擔任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音響總設計;2017年,擔任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閱兵活動音響總設計總指揮,擔任天津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音響總設計;2019年,擔任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文藝演出音響總監,擔任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暨文藝演出音響總監,擔任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聯歡活動音響總設計,擔任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文藝演出音響總監;2021年,擔任建黨百年天安門廣場慶祝大會音響設計;2022年,擔任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成都)開幕式音響總監。
毛東興 教授
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所長
曾任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
教授、博導,同濟大學聲學研究所所長。全國聲學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噪聲分會主任,中國聲學學會前副理事長,汽車振動與噪聲和汽車安全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近代聲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噪聲與振動重點實驗室等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物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噪聲與振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從事聽覺主觀感知特征、心理聲學與聲品質、環境聲學及聲學超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在人耳聽覺響度感知、聲品質以及寬頻聲學材料研究方面取得原創研究成果。首次開展了中國人群聽覺等響曲線的研究,以及雙耳響度特征和近場響度等研究;最早在國內開展聲品質研究,提出了聲品質低沉度等參量及其數學模型以及低頻噪聲計權修正模型;在噪聲控制技術領域開展了微穿孔吸聲結構以及聲學超材料的研究。研究成果在Phys. Rev. Lett(PRL)、Phys. Rev. App(PRA)、App. Phys. Lett(APL)\J. Acoust. Soc. Am、App. Acoust (JASA)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和參加了50余項國家GB標準的制訂,主編有《環境噪聲控制工程》等國家級規劃教材。
祁家堃 高工
原武漢無線電廠
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委員,中國聲學學會聲頻工程分會委員。廣東省電子行業協會音視頻專業委員會專家組成員。1964年,華中師范學院物理系本科畢業。從1964年到2001年,在武漢無線電廠,武漢無線電五廠,長期從事廣播,電視,通信,音響產品的開發設計及管理工作。
2001年,從武漢無線電廠退休。退休后第一個10年主要在廣州銳豐音響公司,廣東鐘神音響公司做顧問,從事各類音響產品研發質量管理工作。第二個10年主要在河源天裕電子塑膠有限公司,嘉興中科聲學科技有限公司做顧問,從事電子產品研發及質量管理工作。2019年在迪斯普,從事音響產品研發質量管理工作,2020年開始在三基,銳豐公司擔當顧問工作。2021年開始只保留廣州銳豐音響公司首席顧問。
(排名以姓名首字母為序)
孫廣榮 教授
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
195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并留校任教。曾任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副所長、電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和金陵學院信息與電子系主任(90年代)。獲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全國電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建筑學會建筑物理學術委員會委員、聲學學會理事會副秘書長。從事建筑聲學、電聲學和環境聲學方面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出版了《消聲室和混響室的聲學設計原理》(科學出版社,北京,1981年)、《噪聲測量和控制》(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南京,1985年)、《環境聲學基礎》(南京大學出版社,南京,199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教育部、電子部、文化部的科技進步二等獎五項。
吳璽宏 教授
北京大學智能學院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北京大學智能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長期從事音頻信息處理相關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聽感知機理、音頻編解碼、聲場重構、語音信息處理等。
吳宗漢 教授
東南大學物理系
1956年就讀于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1961年畢業,留校工作至今,經講師﹑副教授﹑至教授,2002年從東南大學物理系退休。1963-1964年在南京大學物理系進修一年,1981年公費赴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留學兩年,專攻電介質材料物理與器件(電聲器件材料與物理),曾擔任東南大學應用靜電研究所所長,并先后應聘擔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日本上智大學﹑法國poitiers大學等校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員,并共同進行液體流動帶電﹑生物靜電﹑駐極體功能材料﹑LEED,駐極體電聲器件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多次出席和組織國際學術會議,并應邀赴臺,港的大學參加會議和進行學術交流。
吳宗漢教授是“物理通報”編委,深圳市電子學會理事,曾任中國物理學會靜電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省靜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傳感技術學報》副主編。
多年來擔任《大學物理》﹑《電介質物理》﹑《熱刺激電流分析》﹑《基礎靜電學》等多門課程的教學,被授予東南大學教學有突出貢獻獎﹑吳健雄—袁家騮獎﹑寶鋼教育基金獎等多種榮譽,培養出博士, 碩士廿多名,多次承擔國家﹑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編﹑參編正式出版了《物理學概論》﹑《功能材料辭典》﹑《文科物理十五講》,《駐極體與駐極體話筒》,《物理學史與物理學思想方法論》,《微型駐極體傳聲器的設計》、《特種傳聲器》、《基礎靜電學》等書,翻譯出版了《川勝教授的中學物理教案》及參予編寫面向中學生的科普系列叢書多冊,書稿《電聲器件材料及物性》已在國防工業出版社、書稿《微型ECM研制技術》﹑《實用蜂鳴器研制技術》已在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國內首批開設文科大學物理課程,并首先建立了大學文科物理考評體系﹑試題庫等配套的教學體系。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逾百篇。.獲得授權的國家專利有40多項,其中有一項美國專利。
近年來,活躍在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行列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豪恩聲學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電聲研究所所長和技術顧問。并應聘擔任中電元協電聲分會專家組成員,參加起草修訂和審定《傳聲器測量方法》,《傳聲器通用規范》等七項國家標準。曾任美律電子(深圳)有限公司、美特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深圳睿冠科技有限公司、中外合資江蘇興順電子器件公司,中日合資泰州石冢感應電子公司、東莞勤增實業、深圳市華瑋旭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技術顧問。
向寧 教授
美國RPI建聲系主任、博導、終身教授
賽賓獎獲得者
美國聲學學會JASA副主編
美國聲學學會聲學專著叢書(ASA Press-Springer)主編
現為美國倫斯勒理工大學(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建聲系主任、終身教授,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是一位集理論和實踐于一身的聲學家,在國際聲學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兼為美國聲學學會Fellow、英國聲學學會Fellow、美國聲學學會會刊JASA副主編、美國JASA Express Letters副主編、德國聲學學會會員、美國音頻工程學會會員、美國噪聲控制工程學會會員,經常應邀在各重要國際聲學會議(ICA、ASA、AES、Inter-Noise)以及其他國際會議上做特邀聲學報告。從2022年起,向寧教授擔任美國聲學學會出版的聲學專著叢書(ASA Press-Springer)主編。
2014年,因向寧教授在建筑聲學領域的杰出成就榮獲賽賓獎章。賽賓獎是美國聲學學會為表彰國際上建筑聲學有杰出貢獻的學者而設立的榮譽獎章。向寧教授為自1957年設立該獎以來的第16位得主,也是首位獲得賽賓獎的華人科學家。
向寧教授在建筑聲學、雙耳聽覺技術、聲學測量技術、室內聲學模擬仿真技術和聲學信號處理等領域均有獨特的建樹。2018年,世界上最著名的傳記和名人錄出版權威Marquis Who's Who隆重授予Ning Xiang博士Albert Nelson Marquis終身成就獎,他的成就對建筑聲學以外的其他聲學領域也有很大貢獻。
謝菠蓀 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聲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
博士,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聲學學報》、《應用聲學》雜志編委。現為華南理工大學理學院物理與光電學院教授,聲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1982年1月本科畢業于華南理大學物理系。1982年2月起在華南理工大學任教至今。1987年7月和1998年11月分別在華南理工大學和同濟大學聲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和博士。
主要從事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領域包括電聲學、心理聲學、聲信號處理、室內聲學等。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廣州市科技項目等多項縱向科研項目。還與國內的大型企業合作,主持完成橫向科技開發和電聲工程項目多項。近年出版專著《頭相關傳輸函數與虛擬聽覺》,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0篇,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項。作為導師已招收博士研究生9名, 碩士研究生30名。
徐柏齡 教授
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
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南京大學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師從魏榮爵院士),獲碩士學位,1985年6月至1986年12月公派在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電子系做訪問學者,從事數字信號處理研究。自1992年2月至2001年11月先后任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系副系主任、聲學研究所副所長、近代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語音、聲信號處理和電聲學研究,發表論文100多篇,曾主持過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電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一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現任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學會副主任,中國聲學學會會士。1998年至2001年曾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信息學部評審專家。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全國聲學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
顏永紅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中國聲學學會語音分會主任委員
博士,中國科學院語言聲學與內容理解重點實驗室主任。1990年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1995年于美國俄勒岡研究院(Oregon Graduate Institute,OGI)獲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博士。1997年任OGI口語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被聘為副教授。1998年底至2001年任職于英特爾公司,先后擔任英特爾公司主任工程師、人機界面總框架師、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英特爾全球人機界面學術委員會主席。2002年1月加入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同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是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自然基金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獲得者。持有發明專利60余項,發表論文200余篇,曾獲省部科技一等獎三項,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一項。
余凱 博士
國際知名機器學習專家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規劃委員會委員
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委員會委員
地平線創始人&CEO
博士,地平線創始人&CEO,致力于人工智能芯片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應用。他是國際知名機器學習專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規劃委員會委員,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委員會委員。2012年-2015年,相繼創建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百度自動駕駛團隊,百度大腦PaddlePaddle等項目。2006年-2012年,余博士在NEC美國研究院擔任實驗室主任,是世界上最早從事深度神經網絡研發的學者之一。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論文被引用超過18,000次,獲得2013年國際機器學習大會(ICML)最佳論文銀獎,曾擔任兩大頂尖機器學習會議ICML和NIPS的領域主席。他是第一位在著名的ImageNet圖像識別評測中獲得全球冠軍的學者。2011年他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任兼職教授,主講課程“CS121: Introduction to AI”。加入NEC美國研究院之前他在德國西門子總部的Neural Computing實驗室擔任高級研究科學家。他于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德國慕尼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俞錦元 高工
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曾任總工
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高級工程師。中國聲學學會/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委員,中國電聲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廣東省電子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1965年進入國光公司工作,歷任技術員、工程師、車間主任、技術部經理、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等職務。從1965年底參加國光第一款Φ65mm揚聲器試制起至今一直從事電聲領域工作。其設計的產品曾多次獲得廣東省、廣州市的科技進步獎獎勵。幾十年來,在《電聲技術》等雜志上發表揚聲器方面的文章數十篇,并出版《揚聲器設計與制作》等四本編著。
張志良 教授
浙江師范大學物理系
曾任浙江省聲學學會副理事長
博士,浙江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浙江省聲學學會原副理事長。1987年南京大學聲學專業本科畢業后進入浙江師范大學物理系工作至今。1993年南京大學聲學專業電聲方向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上海大學力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長期從事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在JASA、JSV、JAES和聲學學報和其它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近年來主要研究揚聲器薄殼的線性和非線性振動。
張志強 研高工
江蘇省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全國SAC/TC242委員,全國SAC/TC23委員
南京大學物理系聲學專業畢業,江蘇省電子信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全國音頻、視頻及多媒體系統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42)委員,全國電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3)委員。主要從事電聲產品的質量分析、測試技術及主觀評價等方面相關工作。
1985及1988年度,負責完成5″、6.5″揚聲器的行業集中測試及評比任務。2000年至2013年,負責完成《家庭影院用組合揚聲器系統通用規范》標準的制定,及《揚聲器主要性能測試方法》、《傳聲器測量方法》、《直接輻射式電動揚聲器通用規范》、《繪制頻率特性圖和極坐標圖的標度和尺寸》等國家標準的修訂。參與完成《采用互易技術對實驗室標準傳聲器的自由場校準的原級方法》、《專業音頻和擴聲用揚聲器組件實用規范》、《音頻組合設備通用規范》、《聲頻放大器測量方法》等行業和國家標準的修制定。
章東 教授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
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
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醫學超聲、非線性聲學、聲信號處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面上項目10余項。在Nat Materials、PR Applied、APL、JASA、UMB等刊物上發表SCI論文2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二十余項。2006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07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6年獲批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2016年獲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7年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018年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二層次;2021年獲江蘇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聲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非線性聲學會議顧問委員會委員、國際SCI刊物Applied Acoustics副主編、國際SCI刊物Acoustical Physics編委、聲學學報編委會委員、聲學技術編委會委員、臨床醫學超聲雜志編委會委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委員會專家等。
趙其昌 教授
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
1964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物理系聲學專業,后留校任教,2002年退休。曾任南京大學聲學研究所電聲學與環境聲學研究室主任,電子科學與工程系聲學教研室主任,中國聲學學會理事等職。現任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委員,中國演藝技術設備協會演出場館設備專業委員會專業音響組組長。
主持和參加起草各項標準十余項,著作包括《音頻聲學測量》、《現代音響技術與工程基礎》、譯著《擴聲技術原理及其應用》,獲授權專利3項,在《聲學學報》、《應用聲學》、《電聲技術》、《電子技術》和《演藝設備與科技》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排名以姓名首字母為序)
大會時間線
七八月︱參會代表報名、企業贊助預訂
組委會將通過ISEAT微信公眾號及官網(www.iseat.org)發布通知
九月︱大會召開
2022年9月17~18日于深圳舉辦(暫定,以實際通知為準)
第八屆電聲技術國際研討會
時間:2022年9月17~18日(暫定,以實際通知為準)
地點:深圳
大會主席:沈勇教授
主辦單位: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
協辦單位: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電聲分會
中國聲學學會聲頻工程分會
中國聲學學會建筑聲學分會
中國電子學會聲頻工程分會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
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
承辦單位:
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
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聲學研發中心
聯系我們:
大會主席:沈勇教授,yshen@nju.edu.cn
執行總監:Sophie Chen,sophie@iseat.org,手機 /微信:13808807490
大會官網:www.iseat.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