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轉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或許你一直認為上世紀80年代CD唱片的出現,是因為便捷的使用體驗淘汰了黑膠唱片,但熱潮過后,人們漸漸發現CD的數字化音質相比黑膠的模擬音質是一種倒退,顯得生硬、單薄,缺乏音樂中那些細膩的情感。
于是,黑膠復蘇的熱潮愈演愈烈,至今黑膠唱片的全球年銷售額已經超越了CD唱片成為當今實體唱片的頭把交椅。
事實上,當年人們認為黑膠唱盤使用繁瑣,聲音效果不如意的問題根源,源于當時大部分的家用黑膠系統設計還不夠完善,而且加工精度也不夠高。因此,唱盤、唱臂的調校難以達到最佳的狀態;即使調好了,也由于穩定性不夠而令參數經常變化,根本無法真正體驗到黑膠唱片的最佳聲音表現。
而如今一套設計與制造完成度足夠高的黑膠唱盤,在使用上并不繁瑣,也并不復雜。比如德國Acoustic Signature銘鑄從1996年由Gunther Frohnhöfer先生創辦后,一直致力于以德國傳統高精密度要求打造高級黑膠唱盤系統,并且逐漸拓展出包括唱臂、唱頭等在內的全系列產品線,提供完善的“一站式”服務。由于整體設計考慮周全,加上所有唱盤部件堅持在自家工廠以高精度CNC機床生產,因此從根本上解決了設計完善度、穩定性等問題。
讓Acoustic Signature銘鑄的黑膠唱盤易裝、易調、易用,甚至于,只要你稍有經驗,只需10分鐘就能夠安裝并調試好一套入門級的Maximus Neo開拓者套裝,由此帶來的黑膠模擬音質享受,遠非同價的CD機所能相提并論的。
開箱與安裝
Maximus Neo開拓者套裝包括唱盤、TA-500Neo 9寸碳纖維唱臂、MCX-1唱頭和Load唱片壓,全部是獨立的包裝;
打開Maximus Neo開拓者唱盤的包裝,可見一對手套和一本紙封皮,內有說明書和唱片墊;
附送的唱片墊向上的亮面有碳纖維紋理;
內包裝采用層疊式放置各部件,每層都以厚實的發泡棉隔離,確保機器運輸的安全;
唱盤附帶外置供電器和兩根電源線,分別對應國標和英標;
左邊的包裝內是驅動皮(膠)帶、右邊是潤滑油,每個包裝上都貼有明確的標簽;
取出實心鋁金屬精密制造的轉盤(重量達5.8公斤),已經裝配好了專利的DTD(Dura Turn Diamond®)金剛石涂層轉軸,反轉看底面可見粘貼上了阻尼層,可大幅抑制轉盤的自身諧振;
厚實的發泡棉保護著唱盤的底座,Maximus Neo開拓者的底座為一體式設計,極為簡約卻不簡單;
取出Maximus Neo開拓者的全鋁金屬CNC工藝制造的底座,由于內置了驅動馬達和控制器,因此非常干凈利落;
電源開關和轉速控制設計在底座的右前方,只有兩個按鍵操控,非常簡單易用;
驅動馬達安裝在底座的左后方,外觀看不見的是內部的隔離設計,結合專利的AVC(抗振動控制)技術,杜絕馬達震動傳導影響底噪;
底座中央就是AS引以為傲的Tidorfolon軸承系統,采用兩獨特的結構和創新的復合物料,這種軸承具備足夠硬度,既不受高質量轉盤影響,所帶柔軟度又能夠令重型轉盤安靜運轉;
裝上轉盤之前可加入適量的潤滑油,
當然也可加在轉軸上;
通過三只做工精良的避震腳可輕松調整唱盤的水平,這是調校唱盤過程非常重要的一步;
這是TA-500Neo唱臂的包裝,厚實的發泡棉隔離保護,保護了所有配件、線材和調校規尺;
唱臂也有獨立的說明書,由于是單獨發售的高素質產品,因此不少其它唱盤品牌的玩家在升級唱臂的時候也會選擇AS銘鑄的唱臂;
TA-500Neo唱臂定位為廠方的入門型號,只提供9寸長度,但整體制作水平卻非常出色,不但容易調校、還非常穩定可靠;
唱臂附帶的配件非常豐富,包括來自Audioquest的5針唱臂線、SME唱臂座、德國百年老牌扳手和六角螺絲刀、高精度調校規尺等等;
黃銅制作的配重錘,另外還附帶使用重型唱頭時需用到的附加配重片;
開始安裝唱臂,使用附帶的六角螺絲刀松開唱臂座上的4顆螺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