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中文-亚洲第一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综合网站-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国-国内精品久久影视

服務熱線:0755-26751199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音響信息(話筒-麥克) > 從孟晚舟的話筒嘯叫說起
從孟晚舟的話筒嘯叫說起
更新時間:2021-9-26 14:22:25 編輯:溫情 冷知識實驗室 調整文字大小:【

如大家所見,孟晚舟回國成了昨天的大新聞,而在音頻行業的朋友圈里,則因孟女士在深圳寶山機場發言時的話筒嘯叫而刷了屏。當然,大多是看熱鬧吐槽的。

首先聲明,我并沒有看直播,不清楚具體細節,從朋友圈的各種轉發中零散看到些片段。其次,我并不認識該現場做擴聲工作的任何個人或團隊,所以無意吐槽也無意洗白,只是就事論事,說點或許對大伙兒有用的事。

說真的,還是那句話,真沒有必要去吐槽挖苦同行,發個朋友圈嘲笑一下好像就顯得自己專業一樣,貶低他人以抬高自己的做法不可取。

很多事情并不是簡單的對與錯好與壞可以說得清楚的,在不清楚其中原委的情況下,我只依據網上看到的一些內容聊一點點個人看法,以下可能存在猜測與推斷,如有不妥望見諒。

關于嘯叫問題:

說起來這是音頻行業里最基礎卻永遠聊不完的話題,但是最基礎的事情卻需要最基礎的物理知識和數學知識,而這些知識其實是大多數從業人員所缺乏的(哪怕是朋友圈里那些嘲笑話筒嘯叫的人)。一個很簡單的原理,聲音從話筒進去最后到喇叭出來,這是一個信號放大的過程,而在開放環境里面,喇叭出來的聲音會再從話筒進去形成一個鏈路循環,想象一下一條蛇咬住自己尾巴的樣子。除非把話筒和喇叭完全隔離開。而在這樣一個信號放大系統里面,如果這個信號循環過程是遞增的,那它就會無限放大形成信號自激,也就是嘯叫。電學上叫它閉環增益大于1,這是科學物理,不能違背的。如何不嘯叫,只要通過一切手段,讓這個增益過程小于1,那就不會嘯叫了。

但這么一個事情,要把它說清楚或讓所有人理解清楚,卻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基層的行業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客戶是不懂的,他們以為話筒聲音可以無限放大,聽著聲音小了,就叫調音師再開大點。而從業人員呢,他們是不愿意學習知識的——你最好只要告訴我,花多少錢,買臺什么設備,就能讓我永遠不嘯叫就行了。

關于傳聲增益:

這是個基礎概念,定義這個概念的前提條件是臨界增益減去6dB余量。孟晚舟在機場的發言,這種斷斷續續的嘯叫尾音跟在后面,就是屬于系統工作在臨界增益上,也就是“嘯叫邊緣”了,因著不同路徑聲波在空中有相位上的疊加與抵消概率,最保險的做法是直接減小6dB就安全了(6dB屬于波峰完全疊加的概率)。

說個小插曲,無任何褒貶,記得17年在中國傳媒大學,Pat Brown的大師課,現場也是出現了隱隱約約的嘯叫尾音,Pat Brown得知這一情況后,在臺上示意調音師給他的話筒減6個dB。提這件事為了說明兩個事:一個是前輩大師對6dB的熟練運用,二是,哪怕是中國傳媒大學,哪怕是有這么多專家老師在的場,咋還出現“嘯叫”呢?你們這些吐槽孟晚舟事件的,咋不去吐槽吐槽傳媒大學?挖苦挖苦說怎么在大師面前丟了中國音頻行業的臉?唉……還是勸各位噴子能收一收噴人的嘴,多些理解與寬容吧。

關于事件的看法:

其實就這么一個事件,它很可能背后包含了很多行業的現狀,甲方有沒有什么原因?有沒有中間商轉包?有沒有現場無理要求?時間是否倉促?操作人員水平如何?等等,這些我們不得而知,也不隨便揣測。單單就網上的資料聊一下:

首先,看起是兩個通道的活兒,位置間距上看,可能是用一只備一只,孟女士面對的話筒上綁了個無線拾音器,猜測媒體直播的聲音是這個拾音器的,獨立于現場擴聲。

一組線陣箱子立起來被安排在了遠遠的一個角落。是不是一下子想起了你我都經歷過的那些個現場?導演說:音箱不要看見,畫面拍起來太丑了,但是聲音一定要大……

而控臺位置呢,當然是藏在音箱后面咯。這里替我們從業人員抱個不平……也替當事人喊個冤,依當事人拍的視頻,現場風聲不小,人又在音箱背后,加上緊張,很可能就聽不見音箱前面的高頻嘯叫尾音……

主通道推到了頂,備用通道在-5,看到這里就得說說調音師的苦了,我猜測,很可能當事人在調試的時候自己上去試了音,估計推子位置在0剛剛好。無奈這種現場是無法排練的,孟女士下了飛機就直接上麥克風的,然后發現孟女士說話離麥克風遠,聲音又偏小。完了,聽不見了,怎么辦?這時很可能就會馬上有領導跑來,叫你大聲點。你又無法解釋說什么傳聲增益,也無法指揮孟女士靠近點話筒,只能硬著頭皮推,然后就嘯叫邊緣了……

而這位老哥的手呢,一直放在總推子上,又緊張又無能為力,已經極限了。拍這段視頻故意拍了下推子位置,我估計他其實也是想表達自己已經盡力了。

當然,前面提過本文章內容無意于任何抹黑與洗白,就事論事而已,視頻中也看到了不可取的地方,比如通道的EQ就很別扭,幾乎是全頻段的衰減,其實這樣一整片的衰減等于直接去拉推子或減增益就行。然后圖中RTA好像恰好顯示在嘯叫點上而沒察覺。

關于設備本身:

說到設備本身,很多吐槽的人順帶把此次事件涉及的設備也吐槽一遍,有說臺子爛的,有說話筒爛的,有說箱子爛的。說這么重要的場合,怎么用這么入門級的設備……其實個人覺得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按功用來說,就是上一臺8路的模擬小臺子都夠用,一個通道講話,非得上個百來萬的臺子十幾萬的話筒?……

講到這里不得不打住,說多了容易得罪人,各位有自己的判斷就行。很多知名的活動知名的老師,無論活大活小,一出手就必須如L-acoustics加digico類的頂級設備,身份在那里,東西用次了面上會掛不住,甲方也好這口,贊助商的錢得花起來。于是潛移默化的,大家就認為要想聲音好就必須用最貴的最頂級的東西。而現實的情況呢,有太多的場合,用三流的技術糟蹋著一流的設備,用著和別人一樣的東西,卻沒有別人一樣的技術,技術不夠設備來湊,而廠家和商家最喜歡這樣的人了。

其實你試想一下,當年多少經典的唱片和現場,用的不過是百元級的話筒……

另外又有人會提到“拾音距離”的問題,說你看,舒爾的麥拾音距離不行。然后順帶為自己代理的麥克風打個廣告。我無意評價任何麥克風好壞,只說一點,麥克風有靈敏度有指向性,無拾音距離一說。萬米高空打個驚雷,聲音進麥克風了,拾音距離豈不可以說上萬米了?當然,用強指向的話筒在特殊場合能給傳聲增益帶來好處,但就是指向性本身,與“拾音距離”沒任何關系。

關于解決方案:

這又是個簡單而復雜的問題,簡單的說,你音量開小聲一點就不嘯叫了,復雜一點說,就是通過各種手段,讓傳聲增益夠大的同時,系統的閉環增益又夠小,就會得到聲音聽起來又大,音箱又不嘯叫的結果。個中手段包括且不限于:麥克風離嘴巴近點,喇叭離觀眾近點,麥克風離喇叭遠點,以及合理的低切,合理的擺位,平坦的麥克風曲線,平坦的喇叭曲線,甚至延時介入等等。

但是擴聲環境往往并不會如你所愿,碰到棘手的情況就要有所取舍,比如孟晚舟事件,若線上直播比現場重要,就寧可犧牲點現場音量以保證線上安全,當然還要挨得住現場領導的罵。

再舉一例子,比如大家所熟悉的3比1拾音原則,是為了拾得比較自然的整體音源,理論是這樣,但你要變通,3比1在棚里你隨便怎么玩,但在外面碰到強擴聲環境你就死了,為什么會有貼片話筒的存在?就是犧牲音色換增益的典型例子。

另外嘯叫一事,除了和系統本身有關,還和一些行業慣性有關,很多歌手演員,都是被調音師“寵壞”的,經常使用臨近邊緣的系統,習慣了小小聲說話就能聽到大大的聲音,哪天碰到條件沒這么好的系統,不行了,太吃力了,沒辦法,你還得給他推大,推到極限,長此以往,就是老司機也會有翻車的時候。

所以看似簡單的事,有時候實行起來卻并不容易,逼不得已就得鋌而走險,其中最難的,要數如何應付無理的客戶要求,如何與藝人斗智斗勇……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獨家專題: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專業擴聲幕前幕后
  • 2021年廣州國際專業燈光、音響展專題報道
  • InfoComm China 2020 展會專題
  • 獨家策劃:北京IFC 2020展會精彩搶先看
加載推薦品牌
  • SEEBURG acoustics line丨袖珍揚聲器 i-series :小身材,大能量
  • 加拿大XILICA(聲麗佳):專注于一流的數字音頻處理系統
  • 英國Wharfedale Pro(樂富豪):向世人傳遞更好的聲音
  • 厚積薄發的高級線材:意大利LA Sound銀樂聲
加載推薦品牌資訊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tszfjx.cn 版權所有.1999-2021 深圳市中投傳媒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0755-26751199(十二線) 傳真:0755-86024577  粵ICP備05041759號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群: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