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是否需要煲機?現如今對于煲機持懷疑態度似乎有些不合時宜。快速搜索“音箱煲機”,你會發現來自全世界的發燒友和專業音頻工程師的無數報告來描述他們對煲機的體驗。有些人會引用制造商的建議,從用戶手冊和網站上找出證據:“建議在使用x小時后達到預期的性能水平”。然而,搜索的這些文章并沒有就揚聲器內部發生的機械或電氣的變化進行有說服力的解釋。
音箱固有的電機機制并不會在使用過程中影響它的表現。關于煲機Wolfgang Klippel曾在AES 文章上做過一些分析。他在文章給出的看法是在播放過程中會有無法解釋的現象,令音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從而提高了音箱的音質。如同一個原石磨去棱角,逐漸拋光,變成溫潤美玉。
也有不少文章描述了音箱煲機前后的區別之大,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但遺憾的是它們都沒有提及這中間有任何可量化的變化,文章所附的一系列測量數據并未觸及問題的本質。
關于煲機的許多文章都表明,低頻和中頻驅動器會變得柔和,這就是煲機所帶來的根本性改進的原因。周圍的附件和懸掛部件在使用時會不可逆地軟化,因此可能導致揚聲器響應的微小變化。但是,即使是低頻驅動器的懸架柔度增加25%,通常僅會導致系統低頻響應的微小變化。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符合主流規定的箱式揚聲器是氣密的。
▲驅動器順應性為1時的低頻幅度響應
我已經在所示的仿真圖中說明了順應性變化(使用Speaker Builder Pro建模)。在小型,良好阻尼的閉音箱系統中,驅動器懸架順應性提高25%,引起的響應變化約為1dB,僅限于60Hz左右。如果你仔細觀察,它只會在圖表上觀察得到,但你難以明顯聽出來。相比環境溫度變化帶來的影響它就不值一提了。例如,驅動器音圈通常由銅線纏繞,并且由于銅的溫度系數相對較大,音圈的電阻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加。
▲驅動器順應性為1.25時的低頻幅度響應
音圈達到200°C并不稀奇,在這個溫度下,它的電阻會增加1.7倍左右,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驅動器的基線靈敏度將降低約4.5dB。與可能由懸架軟化或某些神秘且尚未測量的煲機現象引起的任何變化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無疑是可以聽出來的差異。并且不僅驅動器靈敏度會發生變化:如果揚聲器采用無源濾波器或均衡元件,由于連接的電阻幾乎加倍,這些無源元件的預期電氣性能將發生變化——系統的預期頻率響應亦是如此。
不同人的耳朵對聲音的分辨能力是不同的。這個是客觀事實。所以,有的靈敏耳朵能聽得出來差異,但更多的普通耳朵是聽不出差異的。
關于煲機的兩個疑問:
從來沒有關于煲機的評論說音箱一開始很好聽,煲機之后變的很糟糕。除了懸架變得柔軟之外也并沒有其他技術性的解釋。那么,如果通過工程和設計在它出廠的時候就達到這個柔軟程度,那么后續的煲機應該會越來越難聽才對?
又或者,煲機只是個復雜的心理聲學現象?我們對聲音的感知是高度可塑的,開放性非常大,并且非常復雜。也許煲機的不是音箱,而是聽著它的耳朵和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