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眾多的電子管品牌中,有個品牌它代表著音樂感和甜美柔順,它就是著名的英國Mullard,也即是我們俗稱的英國大盾,源于它的LOGO像極一面盾牌。 Mullard成立于1922年,是英國最老牌的電子管制造商之一,起初工廠規模很小,后來得益于PHILIPS集團收購,在得到財團注資后,Mullard一舉成為當時英國電子管業的頭號廠家,不但在電子管機黃金歲月的五十年里聲名顯赫,也在晶體管機日漸成為主流的70年代里續領風騷。(70年代中期PHILIPS陸續關閉歐洲各大小電子管廠時,Mullard依然屹立不倒)直到80年代中才正式光榮結業,成為歐洲老牌電子管廠中最遲關閉的一家。 Mullard電子管的地位可由五六十年代許多成名機器的原配電子管中反映出來,當年的Dynaco、EICO、Fisher、Scott等品牌都愛用Mullard的電子管。Mullard生產的電子管,在管身下部靠近管腳或管基的地方都蝕刻上兩排獨特的log cod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暗碼,由于早期電子管瓶身上印刷的商標和型號使用的是白色粉質的材料,手指捏或者擦抹極易脫落,而暗碼則不易被擦除,所以有些型號完全脫落的“光身”管,仍然可以從暗碼來查詢到它的具體型號和產期。(例如:50年代的ECC83暗碼用MC1代表,ECC82暗碼用K61代表;而到了60年代這些暗碼又有所改變,ECC83改用I61/I62代表,ECC82改用Gf1/Gf2代表。)具體的暗碼與對應的型號存在著生產日期上的聯系,這些在log code表上一查便知。 膽管上的暗碼標識 在Mullard生產的ECC83和ECC82那30多年的悠久歲月中,歷經過許多的轉變,其中最讓燒友癡迷的,就是最初約十年的“長屏”時期。在許多電子管迷心目中,只要是長屏的83和82,無論是最早期的黑屏期(極其稀少),或是后來的灰屏期方環、雙支架圓環、單支架圓環等,都是電子管中的極品,是Mullard成就的代表作。而有的燒友認為短屏期的素質與長屏期的落差巨大。但我的看法略有不同。剛從長屏期轉短屏的時候,Mullard電子管仍然水準極高,幾乎可以與長屏媲美。 其實長屏轉短屏雖然在技術層面改進減小了長屏管的MIC效應,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廠方在生產成本上的縮減,也影響到了材料、手工及品質管理等方面。所以長屏與短屏在表現上的差別,絕非屏身長短那么簡單。許多其它型號的Mullard電子管雖然沒有長屏轉短屏那么明顯的結構改變,但其素質也大約在同個時期開始有下降的趨勢。例如Mullard的另外兩款力作EL34和GZ34的品種,早期的“大座”與后期的“小座”,素質表現都會隨著每次外觀上的改變而有明顯的滑落。 長屏、短屏的區別 Mullard電子管的聲音可以用“甜美而富有音樂感”來形容。無論是50年代初或是70年代末都是差不多,如此風格的保持算是可貴。不過50年代的Mullard電子管除了“甜美而富有音樂感”之外,還具有“幼細”、“通透”、“層次分明”的優點,可是后期的管這幾方面就相差甚遠了,更使得部分燒友留下了“肥聲”于“聲像朦朧”的不良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