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今年的暑期檔也隨之進入倒計時,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有50部電影定檔并陸續上映。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統計發現,這50部電影的背后,有超200家電影公司入局,其中既有光線影業、華誼兄弟、博納影業、萬達影視在內的影業“老炮兒”,也有騰訊影業、愛奇藝影業等電影“新兵”,在這場新老勢力集體入局的票房拉鋸戰中,誰又將成為今年暑期檔票房的最大贏家?
50部電影開啟票房戰
暑期檔是電影市場歷年的重要檔期,今年也不例外,隨著7月內《邪不壓正》、《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西虹市首富》等影片的上映,更讓暑期檔的溫度不斷攀升。雖然目前暑期檔已過半,并且僅剩8月一個月的時間,但仍有不少影片相繼定檔,試圖在暑期檔的倒計時中實現最后一搏。
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自8月1日起,現已有12部新片陸續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但這只是瞄準8月電影市場的一部分影片,還有更多征戰者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終,本月上映的新片數量將達到50部,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部,且這也意味著,觀眾若按照每天觀看一部新片的步調去電影院觀影,一個月的時間僅能看完8月所有新上映影片中的3/5。
新片數量增長只是8月電影市場的表現之一,具體觀察這50部影片可以發現,題材類型也愈發多元,僅國產片就有《風語咒》、《神秘世界歷險記4》、《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等動畫電影,也有《歐洲攻略》、《大轟炸》、《道高一丈》等動作影片,還有《驚慌失色之詭寓》、《燭仙》等恐怖驚悚類影片,此外根據IP改編的《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快把我哥帶走》等影片也將相繼上映。
除國產片以外,此前靜寂一段時間的海外大片也在8月齊齊發力,包括《的士速遞5》、《蟻人2》、《碟中諜6》在內的多部較具市場影響力的引進片現已定檔8月,屆時將會與國產片在票房爭奪上展開正面交鋒。
眾多影片定檔8月,對于觀眾而言能夠豐富自己的觀影選擇,但對于影片而言,無疑是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上映效果,絕大多數新片均將公映日定于觀影需求較為旺盛的時間,比如周五或周六,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以8月24日即本月第四個星期五為例,僅這一天就有15部影片同時上映,此外七夕節當日,即8月17日,也有9部影片同日上映。
業內人士表示,鑒于歷年暑期檔整體的票房規模以及持續增長的趨勢,令各類型影片均想在火熱的市場氛圍下分一杯羹。數據顯示,2016年和2017年的暑期檔分別實現了124億元和163億元的票房規模,而今年暑期檔前半程的7月,總票房達到69.5億元,創造了7月歷史最高票房。
新兵老將同臺對壘
現階段票房仍在持續增長,而在這50部影片的背后,則是眾多出品、發行公司持續發力,試圖讓旗下影片攬獲更大的市場份額。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雖然8月只有短短的30天,但卻匯聚了超200家電影公司同臺對壘。除了華誼兄弟、光線影業、博納影業等電影界里的“老炮兒”公司以外,還有騰訊影業、愛奇藝影業、嗶哩嗶哩影業等互聯網背景公司,此外,金逸影視、大地時代等在影院、院線領域也占有一定市場規模的電影公司也選擇博弈8月的電影市場。
投資分析師許杉表示,暑期檔是市場里的兵家必爭之地,大多數電影公司都會在前期確定將哪一部影片定于暑期檔,并提前制定一系列宣傳計劃為影片鋪路。除此以外,也能看見不少一年只有一部影片在院線上映,甚至是幾年才有一部的電影公司也選擇暑期檔,也是看中暑期檔整體的票房表現。
雖然入局8月電影市場的電影公司不在少數,但并非所有影片背后均有眾多力量的支撐,不少公司仍選擇站隊前期已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影片。以8月10日上映的《愛情公寓》為例,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盡管該片是一部喜劇、愛情題材影片,但背后卻匯聚10家電影公司,包括騰訊影業、嗶哩嗶哩影業等公司,與之形成對比的是,8月18日上映的《我來自紐約》,是一部劇情、家庭題材影片,但背后的出品發行公司只有2家。
除了影片的選擇外,各個公司對暑期檔也有不同的應對策略。其中博納影業、萬達影視等公司參與2部及以上影片來沖擊暑期檔,但也有金逸影視、娛躍影業等公司選擇把對暑期檔的期待壓在一部影片身上。
現階段各家電影公司紛紛使出渾身解數為旗下影片造勢、宣傳,不同風格、主題的海報,各式主題曲、宣傳預告片已爭相登陸各個平臺,同時全國多地的路演、提前點映等活動也早已啟動,為影片營造口碑,此外還有多部影片的創作團隊、主演參與綜藝節目,幫助影片進一步覆蓋更多觀眾,從而提升知名度。
誰將成為最大贏家
一方面是具有較大票房規模的重要電影檔期,另一方面則是50部影片、超200家公司同時入局,究竟誰才能成為最大贏家引發業內的熱議。在從業者看來,眾多影片的上映,難以避免炮灰電影的出現。
據貓眼研究院的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暑期檔的票房呈現高度聚攏,并進一步向頭部集中的趨勢。對比2016年7月、2017年7月和2018年7月的電影市場可以發現,位列票房前十位影片所獲得的票房在當月總票房的占比逐年提升,并從2016年的84%,增長至今年的96%,而其他影片累計獲得的票房則從2016年的16%減少至今年的4%。這也意味著,在今年7月30部新片和超30部延續至7月持續上映的電影中,票房前十位的影片實現66.72億元的票房,而其余數十部影片總共只獲得2.78億元票房。
“新片數量確實不少,但內容質量過硬的仍是少數,且近年來隨著電影市場的發展,觀眾對于電影作品的審美也在逐漸提升。盡管現階段能發現觀眾的喜好有所不同,一部影片難以滿足所有觀眾的需求,但每一個觀眾均有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如果拿不出符合這一標準的作品,那么就難以在市場上立足”,影評人劉賀如是說。與此同時,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皇甫曉濤也表示,電影市場愈發激烈的競爭狀態也是對各個電影公司在作品品質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若想得到觀眾的認可、實現較高的票房,就需要擁有優質的內容。
在業內人士看來,觀察近年暑期檔的票房黑馬可以發現,與此前喜劇電影往往能夠獲得較高票房不同,2016年《大魚海棠》實現的5.64億元票房、2017年以56.82億元票房登上國產片票房首位的《戰狼2》,均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喜劇影片,而是動畫電影和戰爭題材影片,這均證明了觀眾對各類題材電影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對于不同題材電影的需求持續增加,只要能夠符合觀眾的標準和需求,就能在電影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