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音箱市場,蘋果公司推出的HomePod是一款后進學產品,而且推遲進學,姍姍來遲。
但自1月末開啟預訂以來,HomePod預售表現非常好,據外媒報道稱,HomePod前幾天的預訂表現優于Google Home,HomePod的首發銷量僅次于亞馬遜Echo Dot,成為銷量第二好的智能音箱。所以,我們看到分析機構紛紛預測稱,今年HomePod的產量將達到600萬臺,甚至700萬臺左右,Loop Ventures分析師Gene Munster預測HomePod將在2018年占據全球智能音箱份額的12%作為后起之秀如果取得這樣的成績,這已經是非常完美了。
HomePod的表現,已經證明了蘋果產品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了。比較遺憾的是,HomePod首發沒有國內市場,第二批預計也沒有。另外就是,HomePod目前還不支持中文,并且HomePod沒有單獨的控制APP,國內用戶實用性不大。但就是如此的一款產品帶來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去年當蘋果宣布自家智能音箱產品時,在國內掀起的“造箱”熱潮是最鮮明的寫照。
HomePod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一方面是刺激、是促進。眾多大公司、小企業紛紛入局智能音箱行業,產品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我們看到,諸如阿里這樣的大平臺,試圖以低價策略來培育市場、教化市場,加深消費者對智能音箱產品乃至對人工智能的理解。諸如小米小愛同學,在強調性價比的同時,結合自家強大的產品生態鏈,近乎完美的打造一條產品應用閉環。另外,我們還看到,其他企業正對自家的智能音箱產品不斷打磨和創新,試圖走差異化路線來規避大公司強的“資本”威脅。
HomePod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競爭、是擠壓。雖然這種直接競爭還未展現,但總有天國內廠商必然要正面面對HomePod,正如智能手機時代國內手機廠家和蘋果手機的較量。
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已經升溫,2017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爆發式增長驚人。前幾年整個市場也就能取得幾萬、十幾萬的銷量數據,而去年天貓精靈一家就有百萬的銷量,小米是另一家。所以,2018年在HomePod刺激之下,國內智能音箱市場將會進一步發展,正如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預測的那樣,國內智能音箱在未來二到三年內,平均年成長率還可以達到三成的高度成長,是下一個市場規模有機會挑戰上億臺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