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汪峰在鳥巢的這場 “歲月” 演唱會,你看了嗎?
即便沒有親臨現場,你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愛奇藝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 APP)欣賞到雙聲道立體聲以及杜比全景聲的現場直播。
演唱會開始之前,網絡直播還有一個很值得期待的 “后臺探訪” 環節。
長期關注真力的朋友們一定都很關心聲音制作的幕后情況吧!可是你一定發現了,幕后的老師們面對鏡頭,往往都極其低調,對自己的功勞也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哎…………
想要了解多一點,還是來看真力小編給你分享的學習筆記吧!
演出前一天,場地內部
這次演唱會中,現場擴聲系統和直播音頻系統除了共用舞臺上的話筒信號之外,其他部分基本上是相互獨立的。
舞臺話筒信號先經過音分進入場內的接口箱,再通過光纖傳輸到后臺的音頻制作間中。
用于長距離傳輸的光纖,沿著屋頂前進
音樂混音
這次演唱會直播的音樂混音由李軍老師擔當。多年來,汪峰所有個人專輯的錄音、混音都是出自他之手。
混音師 李軍老師
提到播出混音和唱片混音在思路上的異同,李軍老師講到,像這樣的演唱會混音,在音色上他希望盡量接近唱片的精致程度,而混響空間的塑造會與唱片有所不同,多一些現場的空間感。
觀眾/環境話筒的加入是很有必要的。分別位于舞臺左、右主擴音箱下方的兩只話筒指向場地觀眾席,拾取觀眾的反應(下文杜比全景聲混音的部分還有提及)。
設置于臺口兩側的觀眾效果話筒
FOH 前方架設的一對環境/觀眾效果話筒,在這次混音中分別 Pan 到了極左、極右,由于這對話筒離舞臺較遠,拾取的聲音跟其它信號存在明顯的時間差,恰好可以作為一個“短 Delay” 來使用,給混音增加一些大型場館的空間感。
在工作方式上,李軍老師習慣在排練時錄下分軌,之后進行回放細調,并給每首歌曲儲存一個Snapshot。正式演出時,再根據樂手的發揮、話筒的擺放位置、場內的實際情況等等,進行即時的調整。
Genelec SAM 系列 8351
三分頻同軸音箱作為監聽
長期在錄音棚中使用真力 1038、1031 經典型號,并在現場直播混音中多次使用 SAM 系列 8340 的李軍老師,對于這次出場的 8351 給出了肯定的評價。
對他來說,8351 和之前使用的監聽音箱相比,一大優勢在于聽音范圍更寬了。混音過程中總是需要左右移動來操作設備,難免偏離中心位置,而 8351 的聲音在很大范圍內都能保持準確。這確實是同軸設計的絕對優勢。
杜比全景聲混音
杜比全景聲混音由張巖老師領隊,婁煒老師擔任混音師,王宇菲老師擔任系統工程師。
從 2012 年第一季《中國好聲音》開始,他們就作為國內的先驅者,陸續為大型綜藝節目、演唱會和體育賽事進行杜比環繞聲、全景聲的混音制作。從錄播到直播,從最初的嘗試到現在的越發成熟、精益求精。
杜比實驗室 張巖老師
混音師 婁煒老師
系統工程師 王宇菲、孫潮
混音助理 王廣厚
新的杜比全景聲技術給混音師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讓混音制作的結果更加接近人在真實空間中的聽音體驗,把演出現場的空間感、氛圍感更好地呈現給聽眾。
杜比全景聲渲染工具
對于這場演唱會,由李軍老師混音完成的音樂信號會通過多個立體聲編組,傳輸到杜比全景聲混音間,包括人聲、吉他、貝斯、鍵盤、鼓組、伴唱、Program、樂器 Solo 等等。
婁煒老師講到,相比傳統的立體聲音樂混音,他在設置各通道的 Pan 時,會嘗試將不同元素往后方和頂部擴展。
由 Genelec 的 SAM 系列音箱
組建的 5.1.4 杜比全景聲監聽系統
Genelec SAM 系列 8340 作為前方左、中、右
Genelec SAM 系列 8340 作為左環繞、右環繞
整個監聽系統通過 AES/EBU 數字信號進行連接
音箱位置的詳細標記
頂部音箱采用 Genelec SAM 系列 8330
與 Genelec SAM 系列 7370 低音音箱 (未出鏡)
搭配使用的Genelec 9301 AES/EBU 數字接口
問到杜比全景聲混音的細節,尤其是頂部音箱的利用,婁煒老師與我們分享了不少經驗:“雖然技術手段很強大,但我們不能過于刻意的給 ‘天上’ 放個什么,最重要的還是營造出一個自然的空間包圍感。如果頂部的音箱突然關閉了,你會突然感覺缺少了原有的包圍感。”
“除了嘗試將音樂中的不同元素往后方和頂部擴展之外,編曲中有一些特殊的效果聲,可以嘗試利用頂部音箱做一些有趣的移動效果,但還是要根據音樂作品的具體情況來創意。頂部一直都有聲像移動也沒意思,我們在理解了各個元素在音樂中的功能后,在需要的時候把特點做出來就可以了。”
“都是嘗試,哪有個準兒啊。” 婁老師在傳授寶貴經驗的同時,也讓真力小編感受到了大前輩的謙遜態度,探索精神。
音頻工作站用于錄制分軌
一對履歷豐富、年事已高的 Genelec 1029
目前退居二線作為對講音箱使用
監聽區域四周懸掛毛氈,吸收高頻
減少顫動回聲
猜猜這是在做什么?
這次的環境/觀效話筒架設在場內兩側,指向兩邊的看臺觀眾席,每側間隔設置 3 根話筒桿,每根話筒桿上分別裝有上、下各一只槍式話筒和心型話筒。
指向側方看臺的環境/觀效話筒
據老師們介紹,多布一些觀效的點話筒肯定是更好。像這樣的大型演出,他們一般都會在場地內安保限制、吊裝限制、話筒桿擺放限制的情況下,盡量多地分散架設觀效話筒。
每根話筒桿上分別裝有
上、下各一只槍式話筒和心型話筒
心型話筒拾取的觀眾效果在聽感上遠一些,融合感好一些,經常在混音時被擴展到頂部;而槍式話筒拾取到的觀眾效果顆粒感更好。二者有遠有近,相互配合。
臺口左右兩側也分別架設了一只槍式話筒(上文中有所提及)。這些話筒發揮的作用具體如何,根據場地的情況、觀眾的情況,每場演出都有所不同,每次都是舊的經驗加上新的嘗試。
收聽收看
據杜比實驗室的張巖老師介紹,僅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帶領的團隊就已經陸續為《中國新歌聲》、《快樂男聲》決賽、周筆暢《Boom!》演唱會、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亞冠足球賽等等多場大型綜藝節目、演唱會、體育賽事進行杜比全景聲的錄播和直播。觀眾可以通過網絡移動端、電視盒子等新媒體渠道進行收聽收看。
近幾年來,電視節目、網絡節目的聲音制作水準正在飛躍式地提升,音頻工作者在幕后所付出的努力可能超乎你的想象。無論是在客廳里,還是電腦前,如果選用恰當的方式、適合的音響設備,相信你一定會從聆聽中獲得未曾發現的樂趣和感動。
看到這里,你心中可能有個疑問:
這次音頻直播團隊的工作人員,怎么幾乎人人都有 “霸氣側漏” 的花臂紋身呢??
真相在這里……
這是幕后人員工作之余的小幽默和小情懷。別看他們個個都語氣平和、神色淡定,其實低調的外表之下,都隱藏著一顆 Rock & Roll 的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