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合作抱團“走出去” 赴克羅地亞交流演出
更新時間:2017-8-21 13:39:01 編輯:臧成 文章來源:音響網 調整文字大小:【
大中小】
當地時間8月11日晚8點,克羅地亞有著2000年歷史的普拉圓形競技場在暮色中顯得更加深沉滄桑。這個雄偉壯觀的地標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6座羅馬競技場之一,曾見證殘酷的格斗與搏殺, 而今已成為游客觀光地和舉辦演出等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此時,競技場內懸掛了大紅燈籠和中國結,一派祥和喜慶氣氛,包括克羅地亞總理安德烈·普連科維奇的全權代表莫妮卡·烏杜恰奇在內的近5000名觀眾,正關注著舞臺上被法國媒體贊為“金手指”的中國青年鋼琴家吳牧野,他靈動的雙手按下琴鍵,歐洲名曲肖邦的《華麗大波蘭舞曲》那富有浪漫氣息的動人旋律傳來,意味著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保定市京津冀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MERITUM KOMUNIKACIJE D.O.O.、河北聚藝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投資主承辦的“絲綢之路”中國民謠音樂節正式開演。
中國音樂太棒了
超然的彈奏風格,俊朗的形象氣質,加之藍色主調的燈光渲染, 讓吳牧野演奏的德彪西的《月光》愈加富有詩意。盡管與他去年在G20杭州峰會文藝晚會上演奏該曲目的地點環境迥然不同, 但美妙的音樂同樣觸碰著人們心中那份對恬然生活的向往,觀眾聽得如醉如癡。
令觀眾震撼的是吳牧野演奏的中國曲目《黃河》第四樂章, LED顯示屏上奔騰不息的黃河背景,呼應著氣勢磅礴的華彩樂段,莊嚴雄渾的曲調將演出推向一個高潮。曲畢,觀眾報以熱烈掌聲。
一位吳牧野的粉絲從法國趕來看演出 , 她興奮地跑上舞臺送上珍貴禮物 。 一位叫斯烏婭·馬利諾維奇的當地女孩說:“中國音樂太棒了!”
創作型音樂家李志輝領銜的團隊一襲漢服裝扮,他們將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竹笛、2500年歷史的古箏以及獨具特色的大鼓等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結合西洋樂器及柔美的哼唱聲,精心演繹了《紫禁花園》《天籟天音繞天山》《煙柳風荷白洋淀》等帶有濃郁中國風的曲目,民族絲竹的東方氣韻,加上優美的風光影像,猶如濃墨重彩的中國畫徐徐展開,向國外觀眾展示著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美麗中國。
當輾轉從中國運到普拉的大鼓發出密集節奏的激昂鼓聲,臺下很多觀眾模仿起打鼓點的動作,場面歡快而熱烈。
曾獲“華語金曲獎”最佳民族音樂藝人獎并多次到國外演出的HAYA樂隊,在很多歐洲觀眾的期盼中登場。悠遠低回的馬頭琴聲撲面而來,冬不拉等樂器交匯的混合樂聲響起, 主唱代青塔娜純凈的高音在圓形競技場回蕩, 直抵觀眾心靈。《莽古寺》《飛翔的鷹》《寂靜的天空》等曲目呈現的多元音樂元素,顯示出HAYA的音樂并不局限在蒙古音樂色彩里,而是在追求一種世界表達的音樂方式。
鼓手寶音演出中走到觀眾席,他發出蒙古族特有的呼麥低音讓觀眾跟著學,互動的場面十分活躍,笑聲不斷。
演出曲目之間,來自青海的代青塔娜對觀眾說:“我聽著母親歌聲長大,如今我唱著母親教的歌謠走在世界大道上。生命是代代延續的,我也會把這些歌唱給自己的孩子。我們希望用音樂和歌聲傳遞友愛、和平的美好。”觀眾席一片認同的掌聲。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最后,吳牧野、李志輝、代青塔娜和音樂家張全勝,共同演出了中國民歌《茉莉花》,將音樂會推向又一個高潮。古老的競技場,縈繞著豐富多元、開放包容的中國音樂,很多觀眾露出開心的微笑。
演出結束時,演出的中國主辦方將演出時所用的大鼓贈予克羅地亞承辦方,以此傳達中方美好的祝福。
觀眾來自歐洲多國
克羅地亞的兩位中年女性觀眾伊娃·李恰克、馬丁·烏里奇演出結束后同時豎起大拇指說,好聽,非常喜歡。
達克·帕尼克和夫人是在競技場旁售票處買的票,他說喜歡中國雜技,也對中國的文化藝術感興趣。
“我會說中文, 在深圳大學學過漢語。 最近我在波蘭上班, 下個月我打算回中國深圳, 因為我的俄羅斯女友在那里。”記者隨機采訪時,偶遇中文名字叫李維的克羅地亞青年,他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從里耶卡來普拉陪父親看演出,他覺得整場演出水平很高,而他父親告訴他,最喜歡吳牧野的表現。
KOMUNIKACIJE D.O.O負責人尼古拉說,他被HAYA樂隊的音樂打動得流淚了,正是因為對中國音樂在克羅地亞演出有信心,他專門到中國洽談演出事宜,并參與投資了這場演出。
“每年七八月份是普拉的旅游旺季,大量游客從歐洲各地來此度假。 這次演出通過電視臺、 網絡、 戶外廣告、 窗口售票等多種方式進行營銷, 最低票價13歐元, 占總票數的40%,最高票價60歐元, 平均票價20歐元,演出效果超出預期。”尼古拉高興地表示,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歐洲觀眾對中國文化也會越來越關注,所以他們與中方相關機構的合作僅是個開始。
演出前后,主辦方發放了調查問卷,可以看到觀眾來自克羅地亞、奧地利、法國、意大利、英國等歐洲多個國家,大部分是游客。
為更好地“走出去”
“克羅地亞是‘海上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地理連接點之一, 今年正值中克建交25周年, 這次演出作為文化交流項目,得到了北京市文化藝術基金、河北文化廳的資金支持,還有保定市京津冀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民營資本加盟,以及外方演出經紀公司的深度參與,形成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收益共同體。”北奧集團副總經理、北京市演出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君說,這次演出依托文化交流項目基礎,力求拓展海外商業演出市場,讓歐洲主流觀眾買票消費,為中國演出機構走向海外市場提供了一條可資借鑒的發展路徑。
澳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常愷特意趕來觀看演出,他說,近年來中國演藝機構在海外大型場館舉辦文化交流和商業演出并重的演出項目并不多見,這次演出節目形態更貼近海外觀眾,讓人感受到了中國演出機構深入海外演藝市場所具備的強大力量。
在河北省對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白迎金看來,這一次京冀合作抱團出海,將文化交流與商演相結合的有益嘗試。“歐洲觀眾很喜歡 , 很多文化機構對這種運營模式很贊賞 。 較之于純交流演出 , 更好地實現了文化‘走出去’到‘走進去’‘融進去’。”
談及為何投入資金參與這次演出,保定市京津冀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志勇說,他們的目標不是一兩場演出,而是要在歐洲等海外市場多地巡演,并布局演出基地,與海外演出商深度合作,進一步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文章來源:音響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