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寒風”正吹得起勁。近日,曾估值30億美元的可穿戴設備公司Jawbone轟然倒下,給國內熱情高漲的廠商和創業者們迎頭潑了盆冷水:如果僅僅盲目追逐風口,醉心融資,被淘汰出局是遲早的事。
智能手環戴一天就沒電
從基本的計步、消息提醒、卡路里計算,到專業檢測心率、睡眠質量乃至GPS定位……近年來,智能手環功能層出不窮,但很多人在購買智能手環后,使用時長卻堅持不到一周。
“最大的問題是根本測不準1家住平安里、酷愛運動的曹華彬表示,自己購買的手環宣稱能檢測心率,統計睡眠時間,但實際測量數據有著很大偏差,“續航能力也就一兩天,經常沒電,忘記充電后當天運動數據便是零,漸漸地也沒了佩戴的動力。”
點評
據前瞻研究院統計,目前國內整體手環市場每年出貨量約1500萬臺,2016年智能手環市場規模達到56億元左右,其中華為占有率為32.9%,小米占有率為20.1%。但如何打造一款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并使之尖叫的手環,仍是巨頭需要思考的關鍵。
“我們認為手環產品應該專注于提升用戶體驗,而不是簡單搞價格戰。”華為榮耀手環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為了增加用戶黏性,華為在多方面做出了嘗試,比如今年最新發布的榮耀手環3 NFC版可以支持公交地鐵乘車刷卡,北京、上海、深圳已開放使用,電池方面則支持30天長續航,重度用戶也能使用10天。
智能音箱并無用武之地
能點播歌曲,能上網購物,能預報天氣,還能安排日程……雖被稱作“智能音箱”,但這個用語音來控制的工具在功能上遠超出一般音箱。如果用戶愿意,還能用它來控制智能家電,比如提前打開熱水器等。
從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到蘋果發布HomePod,三年時間里,聯想、阿里、騰訊、百度、小米悉數到常廠商們忙著跑馬圈地,卻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用戶和投資方似乎并不買賬。
“功能說得天花亂墜,但智能音箱主要用途還是用來聽聽歌、問問天氣,可這些需求手機就能滿足。”家住雙井的涂瑞雪表示,自己家里并沒有多少可連接的智能設備,智能音箱并無用武之地。“更關鍵的是智能音箱只能用語音控制,我一個人在家里對著個音箱說話,感覺總是怪怪的。”
點評
“亞馬遜的Echo在國外火爆,不代表國內也可以,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里沒有語音交互的場景需求,對智能音箱不是剛需。”一位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自己并不相信創業者們的畫餅,“來跟我談前景、談市場占有率時,全用的北美、西歐的數據,可中國的呢?有多少落地使用場景?”
易觀發布的《2017中國智能音箱產業分析發展報告》顯示,叮咚智能音箱在京東平臺上的銷量已占據智能音箱總銷量的80%。但《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報告》卻顯示,叮咚智能音箱在2016年的整體銷量僅有10萬臺,整個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銷量可想而知。
智能垃圾桶常常鬧罷工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既是智能設備廠商面臨的相關技術難實現的困境,也是很多用戶購買智能設備后產生心理落差的現狀。
此前很多因沖動消費而購買各種智能家電的用戶多少有些后悔。“會說話,能消毒,可除臭,還帶WiFi功能,會報警……現在想想,我自己都不能理解我為什么要買個智能垃圾桶。”家住金臺里的張菊芳表示,智能垃圾桶買回家之后,家里的老人根本不會用不說,語音識別還特別遲鈍,還不如用腳踩呢。
點評
“像智能垃圾桶這種產品,是典型的為智能而智能,用戶體驗非常繁瑣,廠商并沒有真正思考用戶痛點。”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表示,目前很多智能硬件所宣稱的功能本質上是偽需求,“如果一款智能硬件動不動就需要用戶自己去干預控制,那也稱不上真正的智能。”
那么用戶需要什么樣的智能硬件?答案可能是既能滿足用戶痛點,又能匹配多種使用場景。當然,對于廠家來說,這可能是理想狀態,畢竟,很多智能硬件的底層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才是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