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中文-亚洲第一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综合网站-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国-国内精品久久影视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音響信息(多媒體音箱) > 智能音箱紅到發紫 國內廠商想蹭熱度還差了點啥
智能音箱紅到發紫 國內廠商想蹭熱度還差了點啥
更新時間:2017-7-5 9:55:56 編輯:魚兒 文章來源:全景網 調整文字大小:【

智能音箱的炙熱戰火已經從國外燒到了國內,7月5日阿里巴巴集團將在京發布自己最新的人工智能音箱產品,正式宣布進軍這一領域,而此前騰訊副總裁劉熾平也公開表示,騰訊的智能音箱產品“耳朵”將于8月前后發布。加上此前已經先行入市的京東“叮咚”,智能音箱這個看起來似乎并不新鮮的產品,再次掀起了智能家居領域的新輪競爭潮。
  戰火從國際燒到國內


   提到智能音箱就不得不說亞馬遜。從2014年11月正式發布到現在2年多的時間里,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如今已經成為市場上最火熱的智能家居產品之一,人們通過Echo可以用語音控制家電、購買商品、查詢咨詢。
  根據研究機構eMarketer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美國,大約有3600萬用戶每月會用到一次語音操控的音箱,并且這個數字還在擴大中。而亞馬遜Echo發布兩年多以來,銷量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
  巨大的市場吸引著各大巨頭的進入。
  去年5月17日舉行的GoogleI/O大會上,Google發布了GoogleHome,直接對標AmazonEcho。
  今年5月9日,亞馬遜發布帶觸屏的EchoShow僅僅一天之后,微軟在Build大會上發布了與哈曼卡頓聯合打造的Invoke智能音箱,內置了微軟研發多年的人工智能助手Cortana。
  而緊接著,Google在5月17日的GoogleI/O上,更新了GoogleHome和GoogleAssistant,新版本的GoogleHome通過深度學習等技術升級后,現在只需要兩只麥克風(亞馬遜Echo需要七個麥克風陣列),就能實現準確定位周圍說話的人;此外,GoogleAssistant宣布覆蓋設備超過一億臺。

6月5日,蘋果也宣布推出家居智能音箱HomePod,定價349美元,盡管蘋果高級副總裁菲爾在演講中強調HomePod的“音樂細胞”,但也指出其智能語音交互(Siri)功能,以及在HomeKit智能家居服務中可能扮演的中控角色。至此,國際巨頭圍繞智能音箱(實際上是語音交互的設備)的競爭已經全面展開。
  而對比國內,動作就要小很多,盡管京東、百度、騰訊、小米、獵豹等都互聯網公司都在布局智能音箱或者類似語音交互,但不論是產品還是策略,都還處于十分“初級”的階段。
  先來看看布局最早、產品銷量最大的京東。2015年,京東聯合科大訊飛成立靈隆科技,并在年會中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在前不久的CES上,靈隆科技又推出了叮咚智能音箱的兩款新品:叮咚TOP和叮咚2代智能音箱。
  根據公開的報道資料可以看到,相比之前的產品,叮咚Top砍掉了大量的發音單元,以盡量壓縮體積。原因在于,靈隆科技更希望它被看作一個家庭助手,而不是音箱。目前用戶可以用它來遙控智能電視,向內嵌的助手查詢信息,獲取服務。
  聯想也發布了自己的智能音箱。在今年5月份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宣布將在智能家居領域投資100億,打造老百姓用得起的產品,并且在現場展示了一款“會聊天”的智能音箱,從外觀和功能上都試圖以本土版Echo自居。
  更多的公司還處于布局和研發階段。今年2月份,百度全資收購開發智能家居中控的“渡鴉科技”,并直接由新上任的百度總裁陸奇負責;4月份,騰訊宣布推出AI語音助手“騰訊叮當”,直接對標亞馬遜的Alexa;同樣在這個月,出門問問宣布退出虛擬個人助理,以及即將在下半年亮相的問問智能音箱Tichome;就在近日,獵豹旗下的獵戶星空AI生態鏈的第一款產品,聯合喜馬拉雅合作發布的小雅AI音箱也宣布上市,而據筆者了解,這款音箱推出的時間比預先的發布時間要晚了幾個月。
  也就是說,盡管幾乎所有的玩家都希望能夠成為“本土版Echo”,但直到目前,國內仍然沒有一款成熟的能夠與亞馬遜Echo對標的產品。
  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Analytics指出,2016年智能音箱全球出貨量590萬臺,并將在2022年增長10倍,市場價值達到55億美元。而Gartner預測,到2018年30%的人機交互通過自然語言完成,或許明年才是智能音箱爆棚式發展的決定性一年。
  三巨頭手里都有什么牌
  如果復盤亞馬遜Echo在發布之初至今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技術、場景應用和用戶數據是其發展的主要壁壘。
  首先,在Echo發布之初,亞馬遜并沒有過分強調所謂“智能音箱”概念,而只是當它是一個音箱升級的產物,包括貝索斯在內的亞馬遜高管對這款帶有遠場語音識別功能的音箱只帶有相當謹慎的預期:他們僅僅希望Echo提供的新體驗會讓用戶更愿意在亞馬遜電商網站上進行購物。
  在看到市場表現還不錯以后,亞馬遜將Echo上升到公司戰略業務高度,并且在此時宣布將Alexa開放,在這個過程中,甚至就連許多第三方的接入都由亞馬遜親自操作完成,而Echo也從早期用戶的小眾圈子進入大眾市場,這其中不僅歸功于Alexa的語音識別技術優勢,開放平臺也讓更多第三方應用能夠給用戶帶來豐富的應用和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用戶數據,使得Echo越來越好用。
  不過,智能音箱之爭背后實質是AI之爭,數據和調用頻率對于一個AI產品的“進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Echo模式是有局限性的,盡管Echo產品銷售了千萬臺,并且亞馬遜Alexa本身正在成為開放平臺,但只是基于亞馬遜自己的生態。
  而在前不久的GoogleI/O大會上,GoogleAssistant宣布其覆蓋設備已經超過一億臺,這一數字還會隨著接入更多硬件平臺而大幅度提升。更值得關注的是,Google已經開始把其最新的AI技術深層應用到GoogleHome之中。同時,同時集成了語音和圖像處理能力的GoogleAssistant也在不斷進化和進行數據“喂養”,這些數據除了來自Google用戶平臺數據,還來自接入GoogleAssistant的各種手機、空調、冰箱等設備終端。
  后來者蘋果則主打“音質”。蘋果首先強調HomePod是一款音質超群能夠滿足你音樂樂趣的音箱,其實才是智能語音助手。定價上,蘋果也與其他產品區別開來。

這實際上也給了正在集體“復制”智能音箱的國內玩家們提了個醒兒:智能音箱,應該不僅僅要智能,其基礎的“音箱”功能——音質的部分也至關重要。
  國內冒險家們差距在哪
  Echo以及其背后語音助手Alexa讓亞馬遜一飛沖天,智能音箱承載著智能家居交互入口的觀點不斷被認可,尤其是這一領域已經聚集齊亞馬遜、蘋果、谷歌和微軟四大巨頭,等于已經重口一致認定了正確的道路方向。
  在這種情況下,大大小小的國內公司怎能不蜂擁而至,希望能夠成為“中國版Echo和HomePod”,在下一個技術風口——人工智能的最佳切入口上占據一席之地。
  但從目前市面上僅有的幾個智能音箱產品來看,都還存在著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音箱音質太一般,語音助手用起來很費勁等等。但在亞馬遜、蘋果等國際巨頭沒有顧及到的中文市場,確實給國內的玩家留下了不小的空間。
  實話說,其實倒不一定是音箱,反倒是小小的音箱背后的生態鏈更能吸引巨頭扎堆到這一領域。畢竟,語音助手是智能家居領域中最高頻的應用之一。智能語音可以跟電視、音響、空調、窗簾、燈具、玩具等各種家用設備和智能家居控制中樞系統相結合,通過語音交互實現一個入口控制全部功能,這也是人工智能時代最便捷的交互方式之一。
  與此同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推動、關鍵技術與部件成本的下降以及產業聯盟標準化協議的建立帶來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未來,不一定是智能音箱這個形態,也有可能是手機語音助手,智能電視,智能空調,或者別的什么設備,最終的本質還是在用戶、數據和服務上。
  與蘋果、亞馬遜、谷歌甚至微軟擁有的智能音箱背后的大數據支撐相比,國內涉足智能音箱領域的公司基本都不是在這一領域有很高的發言權。用一句業內人士通俗易懂的話來形容國內外智能音箱產品的差異化就是——“國外巨頭紛紛搶灘登陸智能音箱產品,是因為把它當作了諸多服務和獲取用戶數據的最佳入口,而國內公司賣音箱就是賣音箱,談不上有什么真正的服務,大多是蹭熱點來當一個手機以外的新數碼設備來銷售。”
  這樣的評論雖然未必全面,但國內公司尚不具備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支撐的現狀卻是不爭的事實,即便是像百度這樣全面發力瘋狂布局人工智能的國內巨頭,也未必能夠在生態鏈上具備基礎運營條件,而阿里和騰訊、京東等紛紛搶灘這一領域,更像是為自己核心業務線尋找一個可以提供增值和增量服務的手段。
  據悉,在阿里巴巴即將發布的智能音箱中,用戶可以通過發出相應指令,在淘寶和天貓上進行語音購物,其內置的語音助手將首次展示阿里技術團隊的自然語言處理成果。在公開資料中宣稱的是,該智能音箱在文本分類和智能問答上所建立的模型回答率目前是業內最高的水平,比起微軟和IBM甚至還略有提升,但究竟它能不能再漢語系里實現精確的識別,這讓人略微有些期待。騰訊執行董事劉熾平也公開表示,騰訊正在研發一款智能音箱“耳朵”,或在八月份前后發布,但騰訊云和語音識別技術能夠為這塊智能音箱提供超越性的技術支持目前還不盡得知。
  此前國外巨頭由于對中文語音語義的技術支持無法完美呈現,在中國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這恰恰給了國內廠商一個最佳機會。但目前綜合各方信息判斷的情況來看,國內公司即便是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推出的產品,大多會更傾向于針對各自產品和工作場景而提供,能否踏出自己的生態鏈而邁向更廣闊的大眾服務則是一個疑問。
  在阿里、騰訊、京東等都在小心翼翼的邁出這一步的同時,其它像可穿戴設備領域一樣希望蹭熱點來分一杯羹的投機廠商們,毫無技術、軟件、數據、服務支撐,只追硬件和貼牌式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玩法絕對不適合這個新領域,雖然智能音箱已經躺在各自的工廠流水線上了,但它們其實可以暫時歇歇了,或許從一開始就沒有誕生的必要。

更多相關: 智能音箱紅到發紫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2019視聽行業萬里行之走進企業武漢
  • 2019視聽行業萬里行之武漢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19展會
  • 獨家策劃:北京IFC2019不落幕展精彩搶先看
  • dBTechnologies品牌故事:核心競爭力來自原創和性能
  • 精益求精,締造完美品質—George Krampera,一生追求完美聲音
  • Crest Audio(高峰)-站在創新的高度 俯瞰市場之所需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tszfjx.cn 版權所有.1999-2019 深圳市中投傳媒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0755-26751199(十二線) 傳真:0755-86024577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群: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