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行業發展風向標意義的中國教育裝備展已圓滿落幕,本次展會匯集了教育裝備行業的一線陣容,因而也不難反映出行業的一些發展趨勢。諸如“智慧教育”概念的深入普及,以及激光電子白板應用等苗頭,都為教育信息化開創了更多可能性。此外,在產品和方案的設計方向上,筆者也發現了一些行業的共同點,在這里與行業同仁共同探討。
從某些角度理解,所謂智慧教育,除了在課堂教學內容上的多元化,教學手段的豐富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定義是:以信息化手段的高效整合,優化傳統教育流程,讓電子設備真正回歸“配角”地位,讓課堂的重心更多集中在教學本身。換句話說,讓教育更加人性化,緊密圍繞“以人為本”的出發點進行。關于這一點,一種“集中化”和另一種“零散化”的理念開始受到關注。
那么,所謂的集中化,表面來看是實現電教設備的集成化統一管理,深層次來看,是構建校園信息互聯互通的完整生態圈。如東方中原未來教室解決方案、希沃智能教學整體解決方案、艾博德智慧校園綜合解決方案、索尼Vision Exchange互動和協作智慧教室解決方案、羿飛數字化教室解決方案、科達專遞課堂解決方案、中電數碼“小跟班”教育大數據平臺等等,就是為了解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體電教設備在校園使用量日益增多帶來的設備管理不全面、反饋不及時、師生精力被過多牽涉而無法集中精力于教學任務本身等問題而生。
這種“集中”不僅僅是電子設備的簡單互聯,其背后更是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科技,將各種教育資源打造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這樣一來不僅有助于實現電教設備的高效管理、集中操控,更將教師的精力從以往極耗時耗力的設備操作中解放出來,讓師生從數字設備的使用中獲得更多樂趣,讓電教設備真正成為互動課堂的得力助手,讓課堂的主角回歸到“教學”過程本身。
不僅如此,基于大數據技術,校方還可以從課堂教學及課后及時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通過數據的對比分析,對教學過程做出評估,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式,以學生更易接受、效果更好的方式進行。打通教與學的雙向信息通道,使得信息化設備成為教育決策的得力助手,這也正是智慧教育的“智慧”所在。
而與集約化相反的,零散化也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這種零散化,更多表現在對教學時間的零散化利用,也就是形式上更加靈活。如奧威亞等推出的錄播系統、印天等推出的智慧圖書館。錄播系統的運用,不僅有益于優質教學資源的保存和分享,更加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安排學習,實現碎片化時間的高效利用。智慧圖書館則充分發揮了緊湊、靈活的優勢,可以設置于樓道轉角等以往不易被利用的空間,實現空間高效利用的同時,更為學生借還圖書提供了方便,使閱讀不再局限于圖書館,同樣提供了碎片化時間的高效利用。
其實說到底,無論集中還是分散,都是以智慧教育為終點的殊途同歸。其核心思想是,以人為主導,讓電子設備提供更加符合人們使用習慣的服務模式,從操作繁瑣的絆腳石轉變成優化教學流程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