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影院作為植根于民間的創新業務模型,近幾年發展迅猛,但如今卻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局,何去何從,全行業需要引起深刻思考。
2013年,在中國線下娛樂實體市場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業務模型——微影院(也有稱:私人影院、影吧,現統稱:微影院),作為一種極具私密性的創新觀影業態,市場準入門檻低、投資少、運營便捷,微影院從發展之初就迅速得到市場認同,在很短的時間內迎來發展高峰期,并且業務已經開始向KTV、網吧,甚至餐飲、休閑等其他線下娛樂行業延伸嫁接,帶動了一大批互聯網系統、影音設備等相關行業的配套發展。截止目前,僅微影院總數已突破7000家,直接和間接從業者保守估計已接近30萬人。
每一種經營行為的興起,其背后一定存在市場需求。需求會促使這種經營行為在前期野蠻生長,從而帶動技術進步,形成行業標準。三年來,微影院這個誕生于民間的創新娛樂經營業態,它究竟發展得怎么樣,是否推動了技術標準的建立,是否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型,是行業從業者、經濟界、投資者目前高度關注的問題。就在近日,幾大互動社交論壇上,關于微影院開辦、內容、系統、經營的討論也逐漸多了起來。
據了解,完整的微影院業務包含了內容、系統、設備、門店管理四大核心環節,記者的調查也圍繞這四大環節展開。
內容商:
欲戴王冠,難承其重
所有的娛樂,內容為王。
內容是影響微影院這類線下實體娛樂業的關鍵因素,目前,市場上微影院的內容提供方主要有:百視通、風霆迅數字娛樂平臺(以下簡稱:風霆迅)、一起看微影院(以下簡稱:一起看)、暴風私影、國家數字音像傳播服務監管平臺(以下簡稱:版權云)等。綜合來看,幾乎囊括了中國電影70%以上片源,且包含大量網絡信息傳播獨有片源。調查發現,整個微影院市場的內容主要由視頻網站版權、IPTV版權、版權合作、集體授權四大部分構,另外摻雜了部分盜版資源。
視頻網站內容供應商,主要代表有愛奇藝官網內容代理“一起看”,其在提供版權同時,配套銷售設備;“暴風私影”號稱獨家運營暴風影音客戶端內容,同樣也是將收取內容使用費與銷售相關設備結合起來。
作為國內以IPTV點播為主營業務的百視通也進入了微影院領域,主要通過IPTV網絡及終端授權內容在微影院的二次應用,收取內容使用費并銷售相關設備。
“風霆迅”是典型的版權合作內容代表,據了解,風霆迅是通過一套被描述為“互聯網+數字娛樂平臺”的系統,完成了版權內容合作和線下娛樂實體店內容發行。該系統是基于云端加密分發的整合管理系統,理論上可以保障內容與數據的安全。
集中授權內容的代表是“版權云”,據稱是利用國家版權云試點,進行版權方授權內容的集中管理。但因記者未能聯系到“版權云”相關負責人,故無法了解具體情況。不過在內容資源此消彼長的市場下,除去前面所述的諸多內容版權商已獨立或合作運營情況下,授權型平臺能夠掌握多少內容資源,還不得而知。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內容商資源大量涌入市場,但除風霆迅與版權云以外,其他均為單一渠道的授權內容運營。因內容需要有一套系統進行管理運營,微影院門店經營勢必要選擇一個商系統,但內容商系統獨立運營,門店在內容選擇方面無法兼顧。因而一起看、百事通、暴風私影這樣單獨使用一家內容的運營商,資源存量能否達到門店的經營需求?更新量能否滿足受眾不斷增長的求新求變需求?同時已在線上提供觀看體驗或在IPTV進行點播的內容,能否足夠吸引客源?需要在門店經營環節調查中得到答案。
版權合作的“風霆迅”與集體授權的“版權云”,二者在內容合作授權的方式下,理應片源豐富。記者觀察,風霆迅發布會資料顯示已與眾多版權方達成合作,版權云方面不管是在宣傳資料上或加盟影院店內,均未看到內容版權方委托授權的證明。整合商是否有能力不斷獲得眾多版權方的內容資源,并保持高節奏更新?版權的集體管理能否真正獲取授權?這些問題將影響微影院門店經營情況。
系統商:
良莠不齊,占山為王
行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技術的創新。
通過全面的了解,微影院技術系統的發展歷經了四個時期。
2014年之前,微影院大規模發展之初,普遍利用PC播放器、藍光播放器、高清機頂盒等手段,單純進行內容呈現,尚未產生用于店面經營的附加功能,此為微影院1.0時代。
需求會催生技術的演進,尤其處于IT產業高速發展時期。通過一段時間的市場經營,更多的顧客涌入微影院,給商家帶來大量的訂單需求,一種可管理更多房間,可中心控制、從預訂選片到計費結算的店面綜合管理系統出現,大大提高了微影院的經營效率。由此,從2014年中起,微影院技術系統步入2.0時代。
2015年起,由上而下的“互聯網+”大潮來臨,微影院數量也同時進入高速增長期。大量的連鎖品牌出現,實現了店面的聯動管控以及會員打通;選片、預定、結算均可以通過微信或APP來完成,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新模式,極大方便了用戶操作及商家運營。此階段,歸結為3.0時代。
隨著國家對播放內容、行業行為等逐步規范,一種可以滿足版權內容交易實時呈現需求及數據安全的閉環技術體系開始出現,片源無需硬盤拷貝,借助云端便可實現全網智能同步;基于大數據分析,為店面提供更精準的內容推送;同時具備增加盈收途徑的廣告服務、基于移動端的互動社交服務、衍生品銷售服務等創新業務的技術系統也已出現。此番技術的變革,在一些內容系統商大量投入下,微影院行業真正迎來4.0時代。
因微影院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商業行為,技術沒有相應標準,水平良莠不齊。這個市場上既有基于云端的創新“互聯網+”的4.0體系化技術,也有主要提供門店播控功能的2.0技術系統。據調查,風霆迅、威動、一起看、暴風私影、碧維視、影太極、網庭等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系統商,也存在一些更小的系統商。通過這些品牌的羅列不難發現,基本上內容提供商也是系統商,沒有系統的安全保護,內容不僅無法進行點播計費,也不具備防盜版能力;沒有內容填充,系統不過是一種運營工具,所以單純的系統商又必須捆綁內容商,這與內容商自身就有系統的現實發生了矛盾。單純系統商要么與內容商合作,要么自己到處尋求片源,要么預裝或暗示門店業主裝入盜版內容。剛剛過去的2016年12月1日,央視《焦點訪談》報道的國內第一家因盜版而獲刑的案例里,就有一家目前市場上較為知名的技術系統商的身影。
在大量的調查當中,記者發現,內容商中僅版權云并未研發相關系統,當然也就沒有完備的防盜版能力,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微影院業主對版權云內容合法性存疑的由來。而能夠將內容運營與技術開發結合的系統商里,碧維視、影太極、網庭與一些更小的系統商,其技術主要側重于門店管理系統的更新迭代,普遍處于2.0時代;風霆迅、一起看、威動、暴風私影,除門店運營系統外,對版權計費、內容分發、內容更新及創新經營增值系統等各有涉及,處于3.0、4.0時代。據了解,真正具有比較完善體系技術僅是極個別。
隨著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因為系統作為微影院運營的重要支撐,盡管系統商水平良莠不齊,但在整個微影院業務鏈條中身份最為強勢,行為最為活躍,一部分系統商向上努力整合內容、捆綁內容、甚至盜版內容,向下捆綁設備商配套設備,全力對店面進行除裝修外的全套整包服務。因此行業出現了部分所謂的系統連鎖商,他們長袖善舞,上下捆綁,分割市場,占山為王。以地盤向內容商和門店經營業主上下施壓,除系統本身獲利之外,進而獲取內容及硬件的更大利益。更有甚者,他們不惜采用整包設備銷售送內容的營銷策略,向不明真相的微影院店主銷售系統和周邊設備,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從貪小便利的業主身上獲取了更大的設備利潤外,嚴重地傷害了微影院行業的運行規則,打破了人們對內容本身的價值觀,啟發了一大批微影院業主無視版權,致使目前微影院行業盜版行為形勢嚴峻。據行業系統商內知情人介紹,目前微影院市場至少有70%的門店在全部或部分使用盜版內容經營。這其中,始作俑者便是一批捆綁內容,搭配設備銷售的系統商,他們要么在銷售給業主的系統服務器內直接裝入盜版內容;要么啟發、培訓業主盜版方法;還有打著提供系統工具的旗號,開放數據外鏈接口,為非法內容的使用和傳播提供溫床,這樣的行為相繼在湖南、內蒙等地導致店面大批量停業整頓,相關系統商也成為第二被告。原本應該以嚴密技術系統保障內容安全性的一些系統商,在利益的驅動下,丟掉了行業道德,監守自盜。
設備商:
需求放大 已然成市
微影院業務發展帶動了周邊設備制造行業的發展,包括投影、音響、幕布、解碼器、電影播放器、服務器等,因此無疑對這些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機,特別是在演出市場、KTV發展勢頭已然減緩的情況下,為設備商打開了新的市場通道。
于是可以看到,每年北京、廣州專業燈光音響展覽會當中,均為微影院設備設置專屬展區,微影院設備產品,琳瑯滿目,激光投影、裸眼3D、VR、AR等,一些新科技也在大量運用到微影院市場,逐漸放大的設備交易量,呈現出繁榮的市場境況。在音響企業最集中的廣東番禺,記者了解到,2016年,一家音響廠僅為微影院提供音像設備收入就超過1000萬元。也正是因為這些音響廠商的積極參與,成功把微影院模式嫁接到了KTV市場,為房間空置率越發增高的KTV行業提供轉型升級的影K產品。在廣州,一家在行業內原本并不起眼的服務器生產公司,因為做所謂電影服務器貼牌代工,業務越發火爆,公司一位業務員告訴記者:“你們在微影院看到的所謂許多高端電影服務器,都是出自我們公司,當然,我們只獲取我們需要的利潤,更多的利潤點不在我們手里”,更有一些國際知名設備制造廠商,專門為中國微影院行業研發專業化設備。
在這些已然成市的微影院周邊產品市場,大大小小的設備商興奮的同時,他們也爆出了一些不滿,這樣一個看似新興的、充滿機會的市場中,設備因為要與系統配置,他們的銷售幾乎要被捆綁在系統商的系統產品上才能進入微影院,從而受到系統商的制約,因此設備的銷量、利潤點的高低,決定權都不在周邊設備商身上,有時看到自己的代工產品在微影院不可思議的價格,除了吃驚就是羨慕。
記者請微影院行業專業人士做了一個粗略測算,僅以7000余家微影院計,其周邊設備產值就達5億元左右,這還不包括微影院座椅、家具,不包括建材、裝修、空調等配套費用。
經營者:
市場主體 變身店小二
微影院三年左右便擴張7000余家,除了良好的市場前景外,也因市場準入門檻較低,房屋租賃、采買設備、購置家具、店面裝修、招聘員工、安裝系統、拷貝內容,一條龍搞定就能快速開業。然而入行易、盈收難,前期哪個環節不考究,都將影響后期的盈收。微影院內容、系統、設備、門店四大流程環節綜合作用于市場的效果,最終會在門店經營業績上顯示出來。除經營者自身經營能力對經營結果影響外,還有哪些因素,它們又是怎么樣影響著門店的經營?記者集中對微影院市場的主體,即門店和業主進行了深入的調查采訪。
國內微影院數量最多的城市長沙,位于城區中心位置的一位微影院業主呂先生表示: “門店剛開業的時候經營情況還不錯,但過了半年的保鮮期,片子失去了吸引力,新片更新不上,觀眾大幅度減少。”
“我們店已經算是經營狀況比較好的了,全行業盈利的商家基本僅能維持在20%左右,虧損達到50%,另外30%徘徊在保本與虧損的邊緣,‘熬’的多,‘賺’的少”,在北京微影院的實地走訪中,位于東直門一家營業狀況良好的微影院店長如是說。
“去年聽到最多的詞是‘資本寒冬’,沒想到我們小店也潮流了一把,趕了個‘寒潮’”,一位潮味兒十足的九零后老板打趣道。
通過調查發現,其實大多數微影院還未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大部分商家收入中85%是影廳內容收費,15%是簡單賣品,完全是照搬大影院規模化才能生存的經營方式,一個披著創新外衣的新興業務,卻做了最傳統的經營。創新經營模式,拓展盈收途徑,是微影院行業目前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觀眾要求越來越高,我們雖然使用的是國內一家知名網站正版內容,但一家內容商的片源,還是不能滿足需求”,正在為內容犯愁的成都一位姓文的老板對記者說:“有時候也能聽到營業員的反饋,客人會用一副像吃了虧的樣子質疑我們是不是直接播放視頻網站的內容,可他們不知道,我這都冒著險自己搞了一些片子加進去豐富了。唉,看來這生意難做咯”。
“內容更新慢,這到哪兒都是問題,以前為了保持內容活力,會想方設法搞片源,但最近焦點訪談爆出盜版判刑案例,沒人敢頂風作案,可不盜版經營狀況又得不到扭轉”,僅創業半年,位于北京郊區的一家微影院業主無奈表示。
通過眾多業主反饋回來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微影院經營中,片源及更新問題是影響門店盈收的普遍問題。
剛剛加盟某品牌連鎖的業主李先生說:“感覺系統設備商整包服務雖然省心,但整體價格就貴了好多!但設備是系統制定的,非買不可”,面對記者關于設備采購的提問,李先生表示:“其實設備是透明的,同等配置之下,市場上都有參考價格,只是系統費用沒有市場標準,我們無法衡量價格,只有聽他們的了”。
“剛入行的時候不懂,圖小便利,選了一家整包服務商,想著別人免費送內容,成本高也就認了。后來才發現,這里面花了很多冤枉錢不說,內容又差,答應的更新完全是空話,我現在還擔心這內容說不定是盜版都有可能”,已擁有兩個店的一位干練的女業主直言千萬不能選擇這樣的整包服務。
由此看來,門店設備成本過高,也是造成盈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我加盟的品牌,第一年內容免費,也有其他品牌完全免費的,不過衡量內容質量與服務后,我還是選擇了每次點播付費的內容服務”深諳行業規則、且同時經營網吧的業主黃女士得意地對記者說道:“現在市面上的收費標準基本按每廳每年1000-3000元不等,其實并不合理,應該按照實際點播量進行結算”。調查過程中,按點播付費的業務模型,很多老板都不知道。據記者了解,單次點播計費模式需要較為完善的加密、解密技術手段和精準的計費結算程序,這是很多所謂系統渠道集成商所做不到的。據了解,目前也僅有風霆迅、一起看等少數正版內容品牌能夠做到。
“最大問題一是內容不豐富;二是系統只是基本滿足運營需求,算不上智能,技術維護、監控預警幾乎沒有;更談不上流量導入和未來廣告、衍生品O2O業務這些創新經營手段了”河北廊坊一位技術出身有經營頭腦的影吧老板說道:“我們也一直在求變,最近正在接觸一家能夠提供豐富內容,云端分發,遠程維護,及時更新,有互聯網增值業務系統和移動會員社交功能的品牌,準備徹底更換原有系統,把眼前經營提升起來,也為未來參與廣告、衍生品O2O業務分成鋪好路”。采訪中記者感受到,目前微影院行業許多業主特別是想做大做連鎖的老板,已經有了對內容、技術系統、創新經營模式的認識,逐步有了對這個市場上內容商、系統商、設備商的甄別判斷的意識和能力。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一批投資者也開始試著進入了微影院行業,他們進入后的選擇和經營行為,應該可以為大多數微影院業主提供理性思維和正確判斷。
通過集中的門店訪問,記者發現,總體來說,微影院業務鏈條中門店業主所能掌控的其實只有門店經營這一個環節,這對于文化娛樂經營項目來說,是可怕的。就如作為賣家,賣什么內容、賣的產品是真是假、采用什么方式來賣都缺乏掌控權,這樣的賣家已不是市場主體,儼然淪為店小二,正如本應以內容為王而自豪的內容商所處的的尷尬境地一樣。一個是市場經營的主體,一個是行業發展核心產品提供者,沒有得到價值體現的地位,反而成為弱勢的一方。于是,業主群體中由此分化出了逆來順受店小二和鼓上蚤時遷;內容商群體里也出現了即正版又盜版,不成王便做寇的羊頭狗肉商。
眾多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就行業目前狀況而言,中國微影院已陷入發展困局,深度調整勢在必行。
微影院是植根于民間的線下實體娛樂創新業務模型,其經營模式脫胎于一級院線,屬于電影產業擴窗發行業務,是后電影產業的發展平臺,理應可以完善中國后電影產業的鏈條。但通過調查采訪,記者深深體會到,三年野蠻生長后的微影院行業,離初衷漸行漸遠,陷發展進退困局。
正視微影院今天的窘境,當然根本上需要行業從業者共同努力,自我救贖。但更需要有關職能部門、產業界、經濟界、投資界乃至媒體界和廣大微影院消費者的真誠支持,不離不棄。幫助微影院這個流淌著創新血液、有著巨大前景的全新行業,用以往鑒來,大浪淘沙的勇氣,刮骨療傷,告別蠻荒,以創新的行業標準,完善的商業模式,走出困局,涅槃成鳳!
微影院發展之路,從艱難盤整到勃勃生機,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