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即將告一段落,本屆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始終如一成為聚焦點。而在本屆的報告上,“文化產業”多次在報告中被提及,并且許多委員針對“文化產業”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性,并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古老的東方大國而言,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如何有效引領與整合多樣化的文化熱潮,是需要認真研究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無可否認,隨著文化金融的發展,文化產業在整個經濟市場體系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中國制造”早已不是廉價、低劣的代名詞,中國工業的發展在世界舞臺上有目共睹,對于音響行業而言,也有不少國際大牌先后進軍中國市場,搶奪市場份額。從2017年開春的兩大展會可以看到,專業品牌規模不斷提高,參展人數也再創新高,由此說明中國音響行業已進入高速發展時代,然而在經過高速發展之后,經濟必定開始適度放緩,低端高耗能產業,已經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勝,各個行業都面臨轉型升級需求。
文化與任何行業都息息相關,文化其可發揮和想象空間也是巨大的,文化所創造了產能和價值是任何一個傳統產業無法比擬的,文化產業對于音響行業同樣適用。音響行業轉型發展,一樣需要文化產業為龍頭,進行產業升級發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就是要順應市場需求,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來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來更好地弘揚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對核心價值觀的自信心和踐行力。
近年來,伴隨韓劇等文化產品席卷全球,各國對韓國產品的好感上升,增加了手機等其他韓國商品的銷量。雖然在制造業上讓韓國失去了優勢的中國,但是在文化產業上的收益比工業產品超出10倍。文化產業漸漸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也不是不無道理。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今年爆發的“薩德事件”讓國民對韓國失去信心,各地掀起抵制韓國的呼聲,同時是否意味著中國應該借此契機大力發展帶有我們中國傳統的文化產品,推動國民經濟再走高峰?一個文化產品,極可能打造成一條產業鏈,通過文化與產業有效結合,構建文產行業全球化新生態,更為世界文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