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公司做硬件項目,要么品類足夠新,要么有強品牌或渠道優(yōu)勢,或者賭能跑出個爆款~
看《我是歌手》的時候,你為什么哭不出來?
問這個問題,我們無意來探討節(jié)目營銷,而是來想從設備的角度做個小思考:
家里的電視已經很高清了,歌手唱副歌時的青筋暴起都依稀可見,但我們哭不出來,總感覺差點火候,找不到像音樂會那樣的臨場感。那么,對于目前的影音娛樂節(jié)目而言,硬件方面的還有哪些因素仍存在限制,使得觀賞體驗有所打折呢?
主打消費級智能音響的音磅認為,圍繞耳朵的升級可能是個解決方案。
創(chuàng)始人傅纓茗表示,圍繞視覺的升級已經非常多了,4K 分辨率、超薄超大屏... ...似乎成了所有電視廠商的宣傳標配,但是關乎耳朵的升級卻相對滯后,成熟度不如電視領域那么高。
國人不是不喜歡音頻設備,2016 年中國藍牙音箱數量在 1.3 億臺,復合增長率達 27.50%;而智能音箱 2016年的數量在 2500 萬臺,復合增長率達到了 150.60%,但到了 0.6 億臺的傳統(tǒng)音響這,它的復合增長率卻成了負的 29.30%。(注:音響包括功放、周邊設備、揚聲器、調音臺、麥克風、顯示設備等等)在傅纓茗看來,傳統(tǒng)音響設備即便入門級別的費用也相對昂貴,同時想加入新功能又得購置新設備,設備之間的兼容性也存在不少問題,使得傳統(tǒng)音響使用頻次并不理想。
音磅的切入點是對傳統(tǒng)音響智能化、互聯網化升級,降低使用門檻,豐富功能和內容。傅纓茗表示,音磅的智能音響主要做了硬件、軟件和內容三方面的優(yōu)化:
硬件端,將音響架構整合為一體機型態(tài),不需要傳統(tǒng)布線,同時通過 DSP 芯片算法和聲學設計來實現小型機身內搭載多種交互模塊(聲控、手勢控制等)和功能(功放、環(huán)繞、卡拉OK等);
軟件層面,一是基于其自主研發(fā)的硬件平臺開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配合外顯就能觀看音磅內的影音內容);另外對應的手機 APP 可以實現設備調音、上云、功能更新等;
內容層面,則是聚合了咪咕音樂、網易云音樂、全民 K 歌等音樂內容;喜馬拉雅、荔枝FM、蜻蜓FM的音頻內容;芒果tv、愛奇藝、騰訊視頻、咪咕視頻等的視頻內容;以及騰訊游戲、咪咕游戲等的游戲內容。
一般這類硬件項目對于技術的先進性要求不高,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而言,要想跑出來,主要圍繞產品和市場兩個方面下功夫,其中渠道至關重要。
產品的關鍵點中,最基礎的是“產”、“研”。“產”決定市場的接受度和生命周期,比如是否易用、實用、好用;“研”決定項目的成長性,比如能否打造出爆品(往往是這類項目的突破點)、能否不斷迭代新品形成小生態(tài)圈、以及模式和產品路線能否持續(xù)。
具體到音磅,傅纓茗告知,其供應鏈合作方為視源股份、盛科電子;技術合作(硬件核心模塊)則有國科微、海思等公司。從起產品線來看,目前落地的有兩款:旗艦型,定價 4299 元;標準型,定價 3699。不過傅纓茗也透露,目前音磅擬上市的兩款新品,一個主打小戶型、小空間;一個主打偏中低端的普及型產品,二者定價會下探到千元左右。
音磅旗艦型產品(圖片來自官網)
對于硬件品牌而言,市場定位、品牌營銷和渠道建設至關重要。音磅主要面向年紀處于 25 到 50 歲的家庭用戶,這類群體月收入中等偏上,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對新奇酷的產品也有較高接受度。
品牌方面,音磅強調其在相同價位的音質水準,設計方面主打新國貨特色,比如上述兩款產品,外形取意古琴,獲得了金點獎和 IF 設計獎,試圖走出類似小音箱中“貓王”這樣的爆品。
渠道方面,音磅除了主流電商平臺,也在有贊、二更、羅輯思維等自媒體電商渠道上進行營銷,比如曾與羅輯思維合作新品獨家首發(fā);同時線下也與聯想、海航等企業(yè)客戶合作直營渠道,同時也發(fā)展了 12 個省和地區(qū)的代理。
傅纓茗表示,目前其渠道線上占比 40%,直營占比 30%,剩下主要為代理商。而在銷量方面,以旗艦型為例,去年賣出了幾千臺,今年銷售額有望達到 2600 萬元。
音磅團隊目前有 30 多人,核心創(chuàng)始團隊中,創(chuàng)始人傅纓茗為管理學博士,有 10 年以上廣電系統(tǒng)手機電視標準企業(yè)的核心高管經歷,負責管理和渠道整合;硬件負責人楊益軍為工學博士、北京市創(chuàng)新科技人才,對高保真揚聲器單元等領域經驗豐富;軟件負責人高云鵬曾任職于聯眾、微博等互聯網公司,產品開發(fā)經驗 10 年以上;品牌負責人羅洪澤曾任華為、奇虎360、酷派等公司品牌顧問。
據悉,音磅正進行 Pre-A 輪融資,金額在 1500 到 2000 萬元,主要用于產品研發(fā)、品牌推廣和渠道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