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演唱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演唱技巧,所以也就要求音響效果把不同風格的各種類型的演唱都完美地表現出來。美聲歌曲是體現音色優美;民族歌曲是體現民族風味和地方色彩;通俗歌曲是體現深沉的情感;而搖滾歌曲則是體現強勁的激情。由于歌曲的風格有所不同,其音響處理的要求也就不同。
話筒的選擇
1、美聲歌曲演唱話筒的選擇
演唱美聲歌曲時應該選用頻率響應范圍很寬的電容式話筒,安裝在高話架上,進行遠距離的拾音。在藝術舞臺上演唱,話筒與口型的距離一般在20-60cm之間。在大獎賽演唱中,話筒與口型的距離一般為60-80cm.其高度在人臉與口型以上,這樣可以將臉露出畫面。這種遠距離拾音有一定的混響反射聲進入話筒,使音色變得混厚、自然、有彈性和空間感。
之所以選用電容式話筒拾音,是因為電容式話筒的頻率響應范圍寬,神經質高頻上限可達18-20kHz。因為美聲發聲方法音色優美,它的泛音數量多,高頻泛音頻率很高,高音樂音的高頻泛音可達10-20kHz。所以,需要用電容式話筒進行拾音。因為這種話筒可以將歌聲中所有的高頻泛音的成分全部拾入話筒,并轉換成音頻信號。由于電容式話筒的靈敏度比較高,所以不可以用手持方式使用話筒。如果話筒離口型太近,會造成話筒過荷失真現象。有些音響素質不高或缺乏音響知識的歌手常常不理解這個道理,一味追求口型離話筒過近,因而造成響度雖然很大,但失真度也變大,使凌晨色變得很差。
2、民族歌曲演唱話筒的選擇
民族歌曲的范圍比較大,有些歌曲近似于美聲風格,也有些歌曲近似于通俗歌曲的風格,所以其話筒的選擇也各有所不同。在藝術舞臺上演了民族歌曲時,也應選用電容式話筒進行拾音。但是,口型與話筒的距離要比美聲歌曲演唱近一些,一般為20-400cm,且略低于口型位置。在歌舞廳演唱時可使用手持式動圈式話筒進行演唱。
3、通俗歌曲演唱話筒的選擇
演唱通俗歌曲時應選用手持近講動圈式低靈敏度話筒,因為通俗歌曲是以深沉的情感為主要特點,所以應采用近講、近距離拾音方式。這樣就縮短了歌聲音源與聽音者的距離。從聆聽心理學角度上講,就會產生一種親切感。
用話筒與口型很近的拾音方法拾取的是完全的真達聲,雖然感情親近了,但是音色卻變得很干澀,這就必須進行混響(REV)或者是回聲(EVHO)的加工處理。處理以后才會使音色變得豐滿、混厚;否則,音色顯得干癟、單調、乏味。所以,演唱通俗歌曲的人聲必須要經過混響或者回效果處理,才會使歌聲變得悠揚、深沉、混厚、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