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nningMan的工程團隊迎來一個巨大挑戰:創建一套無線混音與硬件控制進行無縫切換的現場擴聲系統。
這要求他們設計一個能夠與廣受歡迎的DL32R 32通道機架安裝數字調音臺以及Master Fader控制應用軟件兼容的硬件控制界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開發了更炫更酷的東西。
最終成果就是全新的RunningMan AXIS數字混音系統。去年冬天首次在NAMM上展出,就立即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這套系統包含了DL32R以及全新的DC16數字控制界面。
在控制界面上,AXIS系統以寬大的高分辨率屏幕,為用戶提供出色的視覺反饋,用戶還可以通過RunningMan SmartBridge設計,最多使用三臺iPad作為顯示屏幕。AXIS系統還擁有一系列高級選項,包括靈活的32x32通道錄音、功能強大的DSP、Dante音頻聯網協議互操作性,為用戶提供十分靈活的模塊化混音體驗。
RunningMan高級產品經理Ben Olswang、工業設計部總監Kent Swendseid、數字工程部經理Graham Jordan及其團隊挑起了重擔:只有在提供無線混音這一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才能有更好的創新、更好的聲音、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
日前,他們接受了SonicScoop的專訪,暢談AXIS的研發歷程。
Q:RunningMan如何決定研發哪些新產品(硬件和/或軟件)?
Ben:所有新產品都從用戶開始:它為誰設計?用戶有什么需求?他們在當前設備的使用中遇到什么問題?
如果自認為還無法為用戶帶來有意義的改進,我們將繼續尋找:不斷觀察,不斷提問,直至找到答案。當然,我們都是工程師,也親自使用設備,但更重要的是與客戶交談,觀察他們工作并傾聽他們的反饋。
Q:用戶的哪些反饋讓RunningMan決定優先研發AXIS數字混音系統?
Ben:據我們所知,市面上不少數字混音系統提供非常豐富的功能,但是使用起來很困難,混音速度緩慢。我們還了解到,工程師的喜好大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習慣,并且根據不同活動不斷變化。
因此,我們希望設計一款極其直觀的系統,讓用戶盡可能快速地混音。我們通過提高可視度和定制化,適應他們的工作習慣,讓他們根據特定演出的需求配置調音臺。
Q:從人體工程學、創新性和聲學角度出發,您如何看待現場調音師的需求變化?
Kent:我們和現場調音師關注的焦點是一樣的。但是,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概念性轉變,研究范圍從模擬領域轉為更前沿的、仍在不斷演進的人與硬件互動的模型,將在人體工學、創新性和聲學方面開創更多可能性。
工程師能夠在場地的任何地方實現控制是非常強大的功能。任何開啟無線混音征程的工程師都不會走回頭路。我們希望設計的系統從一開始就集成了無線混音功能。
Q:這種演變如何促成了AXIS系統初始版本的成形?您認為像AXIS系統這樣集成DL32R數字調音臺和DC16控制界面的模塊化設計,可以帶來怎樣的技術機遇?
Ben:模塊化系統給用戶帶來很多優勢。最重要的是,它允許用戶將接口箱放在最合適的位置,同時根據需要將控制界面擺放在主擴或監聽調音位。由于可以直接網線連接至舞臺上的接口箱,不再需要模擬蛇形線,這節省了大量花費。因為避免了經由銅線長距離傳輸模擬音頻而造成的損耗,音頻質量也得到很大提高。并且,將Dante作為我們的數字音頻網絡,讓整套系統可以與成千上百個支持Dante的產品輕松兼容,為用戶提供在不同Dante設備之間數字音頻靈活性的路由。
我們模塊化設計的另一個優勢還體現在DSP的所在位置。很多模塊化系統將DSP設在控制界面中,將接口箱當成簡單的數字蛇。而我們選擇將處理放在接口箱中,將控制界面設計成帶一些本地接口箱的控制器。這允許用戶根據需要,不帶控制界面地使用整套混音系統。
這為制作公司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讓他們根據活動需求,自行決定混音系統規模。例如,如果是音樂節,可以使用完整的AXIS系統(DL32R調音臺和DC16控制界面);如果是在商業活動中,出于美觀考慮,客戶不希望有主擴調音位,可以只帶DL32R,隱于觀眾中無線混音。相比標準的一體化調音臺和傳統的模塊化系統,AXIS更加實用。
Q:在實現這個設想時,您認為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Graham:為實現所需功能而設計DC16以及整個AXIS系統,是很大的挑戰。從使用了多個處理器的硬件架構,到分布式系統軟件,設計過程都充滿挑戰。
使DC16上的控制和顯示與Master Fader控制應用軟件無縫切換,讓用戶同時使用它們高效工作,花了我們很多心思。要讓控制界面有效處理如此多的屏幕和推子,再加上直接連接的iPad,需要在多個處理器中分開工作,以滿足用戶界面響應速度和功能需求。固件設計及實施也是極大的挑戰,不過也蘊含著將用戶體驗提升至另一高度的機遇。
AXIS SmartBridge設計允許用戶自定義iPad視圖,包含“追隨”(follow)功能,讓這些屏幕在您工作時與你相隨,這樣最后調整過的幾個通道將一直保持可見,方便您快速做出調節。
這個功能特別棒,也是我們創新的好機會。但是我們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不斷嘗試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這個功能在用戶看不見的背后做了大量工作,讓一切變得簡易。
Q:請描述AXIS系統從概念到原型再到成品的設計過程中,歷經了哪些重要階段?
Kent:研發的初始階段,先是收集數據:我們調查市場、用戶和新技術,為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做好準備。
這時,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機遇是建造可以匹配DL32R和Master Fader控制應用軟件的硬件控制界面。也就是說,我們下一階段的理念已基本成形:將DL32R、Master Fader和控制界面看作一個系統,一個比各個部分的總和還強大的系統。
概念拓展總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有構想,為研究階段提出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我們經常推翻重來,在團團迷霧中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在控制界面上搭配使用多臺iPad,以提高視覺反饋和工作效率,就是在初始的工業設計概念階段提出的。
概念深化是必須做出許多艱難決定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做了許多評估,并制作原型進行驗證。SmartBridge是焦點所在,如何固緊iPad又保持緊湊設計,并使之符合人體工程學是大家重點關注的。我們希望能夠快速獲取iPad,同時又安全緊固,無需犧牲控制界面的緊湊式計。
一旦原型得到驗證,我們即進入設計和生產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可能使我們工程師的生活變得有趣,也可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挑戰。
Q:哪個階段最復雜,最難完成?
Kent:將概念性模型投入生產總是最困難的階段。在生產制作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限制,包括電子部件的布局、工業設計目標、機械限制、生產步驟、散熱、電子兼容性等等。
Q:在這個過程中,尤其在您建造AXIS的過程中,有沒有在人機界面設計方面取得驚喜發現?
Ben:我們的目標之一是確保AXIS為用戶提供數字混音系統最佳的視覺反饋體驗,最終為用戶提供直觀和快速的工作流程。
我們花很長時間了解字體大小,研究可讀性指數等專業音頻行業之外的知識。我們不斷調整整個設計和布局,讓各個方面的顯示都具備極強的可讀性。
顯示通道名稱、顏色和圖標的全彩色通道ID屏幕可以幫助操作者快速識別通道。每個用戶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辨識通道。提供名稱、顏色和圖標三種形式讓不同使用習慣的用戶擁有更多優勢。
Q:您認為哪類用戶將快速適應AXIS系統,而哪些用戶需要給予更多信心?
Ben: 我們有很多支持者,在中小型演出中使用DL1608和DL32R,他們非常清楚無線混音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能夠帶給他們很大的價值。
然而,很多用戶告訴我們,在比較大型的項目中,他們需要物理控制。AXIS系統在設計上,無縫兼容了無線混音和硬件控制,重視這兩方面價值的用戶將對AXIS系統感到振奮。
Q:我發現你們從新用戶、展會和一對一展示中獲得了很多反饋。那你們是如何決定將哪些反饋盡快集成到下一版本中,而哪些反饋可以延后處理呢?
Ben: 決定用戶功能需求的優先級一直都是我們愿意接受的挑戰。畢竟用戶最有資格決定功能的取舍。我們必須全面考慮,看添加哪個功能將對大部分用戶影響最大。
當然,我們還需要參照工程計劃和方案,讓這些更改盡可能高效。RunningMan設計緊密集成的硬件/軟件平臺,其中一個優勢就是可以經常升級Master Fader軟件,增加額外功能。
在其他數字調音臺上,這可能僅僅是一個與調音臺連接并不緊密的配套應用軟件上簡單的功能添加。而AXIS和Master Fader無縫兼容,在Master Fader上進行更改,將促使調音臺系統完善功能,提升整體混音體驗。我們總是觀察用戶,與他們交談并了解他們的工作,因此我們可以不斷升級,做到最佳。
Q:謝謝你們,最后一個問題:你們在研發AXIS系統的過程中學到最寶貴的經驗教訓是什么?也就是說,對一些有設計現場混音系統雄心的團隊,你們有什么忠告?
Ben: 多問問題,不要理所當然地假定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