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完整的私家影院是由視聽器材和視聽室空間組成的,房間的音頻響應特性與器材的頻響指標同等重要。美國Audio雜志上曾經說過,在介紹THX家庭影院時,它經常利用大量篇幅描述在營建家庭影院時該如何改造房間三維尺寸和處理視聽室的墻壁、地板、天花板、門窗等以及如何正確放置音箱、屏幕等,而視聽器材的清單、指標等只是聊聊幾筆帶過。實際上,許多朋友也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視聽器材的頻響、失真度等指標上下功夫,卻忽略了房間的三維尺寸、內部裝修形式及材料、家居擺設等對聽音效果產生的很大影響,令花費巨資營建的家庭影院效果不如人意。Hi-Fi發燒友通常講的"高手玩房間,低手玩器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音響器材重播聲音的好壞,與聆聽環境的建筑聲學特性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要使音響系統發揮最高性能,必須對聽音房間作一定的聲學處理。對于聽音房間的建筑聲學特性,有4個方面需予考慮,①混響時間,②響應衰減的擴散特性,③房間的頻響特性,④環境噪聲等級。聽音房間的建筑聲學特性各不相同,不同物體對聲音的反射和吸收也各不相同,所以為改善聽音環境而進行聲學處理,改善聲學缺陷的工作就顯得十分復雜。只要可能,最好避免房間任何兩面的尺寸相等,或一面恰好是另一面的兩倍,也就是正方形或長寬比是兩倍的房間,因為這種比例的房間會產生駐波、低頻聲共振,造成聲染色。房間內從墻壁、天花板、地板、家具和人體反復反射所形成的聲音持續存在、逐漸衰減的現象,稱為混響(reverberation,也稱交混回響)。它和回聲(echo)不同,回聲不是一種平滑的衰減而是聲音的突然返回。
對于室內聲學的最重要指標,首先是混響時間,它是聲能衰減下跌到原有強度的百萬分之一(60dB)所需的時間,對于一個已確定的房間,混響時間主要取決于吸聲處理。對于Hi-Fi聽音房間的混響時間,可取0.4~0.5秒。混響時間適度可使樂音豐滿,語音飽滿,混響時間較長聲音較活潑豐潤,但太長時聲音容易含混不清,語音清晰度下降,樂音缺乏力度和節奏感,混響時間太短則聲音較干硬,缺少生氣,沒有混響的聲音(如室外)常有呆板感。房間的擴散特性好,則聲音的衰減平滑,室內各處聲音感覺均勻。任何凸面都有擴散聲波的能力,包括斜面、曲面以及凸弧面,當需要擴散聲波頻率受制凸面大小時,可采用擴散板進行處理。當由于某種原因造成聲音中的某一頻率得到過分加強或減弱時,就將破壞房間內聲音的均勻性,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聲染色(sound coloration)。例如,駐波能改變聲音原有的特性。大空間的聽音室不僅對低頻延伸有幫助,還可使聲音感覺更輕松,更具活生感。
國內一般用作聽音房間的居室面積約為14m2,高2.8m左右,容積約為40m3。在這種房間里,只要聲學處理得當,應該是能有較好聽音效果的。由于100Hz以下聲音的波長大于3.4m,與房間的尺寸處在同一數量級,所以在其空間只能產生幾個共振頻率,低頻聲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