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將于4月27日開幕的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以下簡稱“義烏文交會”)也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邁入了自己的第十一個年頭。站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在連續舉辦整整10屆的基礎上,再加上“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文化+”,義烏文交會也站上了一個更廣大發展空間的“風口”。好風助力,未來的5年,義烏文交會將在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添磚加瓦”的路途上走得更穩、更有信心。
“文化+”為義烏文交會
提供發展新路徑
所謂“文化+”,是指文化更加自覺、主動地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其核心是賦予事物活的文化內核、文化屬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態和文化價值,為事物植入文化的基因。“文化+”被認為是供給側改革的路徑選擇,為其他業態提供新的發展可能。對于在國內頗有影響力的文化展會——義烏文交會,“文化+”也是其轉型升級的助推器。
“文化+消費”,引導人們消費方式的轉變,孕育文化經濟;“文化+藝術”,賦予藝術品尤其是傳統手工藝以新的活力,從而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文化+娛樂”,使人們傳統的娛樂生活發生變化,拓展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文化+創意”,為老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催生新產業、新創意、新業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義烏文交會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文化交易平臺,將文化與藝術、創意、消費、娛樂嫁接起來,為“文化+”業態的發展創造機會、提供平臺,同時“文化+”也為義烏文交會成長為國際知名文化展會提供了路徑。
自舉辦以來,義烏文交會始終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辦展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化產品交易為核心,設立一個中心館、八大行業館,致力于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產品,逐漸發展成為對外文化貿易的重要平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促進文化產品結構調整和創新的重要載體。因其在文化產品交易(出口)、文化產業展示、文化信息交流、文化項目合作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2010年升格為由文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辦的文體行業外貿主導型國家級展會,同時還成為文化部“十二五”期間重點扶持的品牌展會;2013年底,在文化部的支持和推動下,率先啟動文化展會轉型升級,新增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為主辦單位。
義烏文交會為“文化+”搭建平臺
義烏文交會作為一個專業化、國際化的文化產品交易會,在促進文化消費、振興傳統手工藝、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文化+消費”,培育文化消費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挖國內需求潛力,開拓發展更大空間。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據統計,我國存在超過3萬億元的文化消費缺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更需要文化產品供給的多樣化發展和不斷推陳出新。義烏文交會十年來交易額年年攀升,成為重要的文化產品交易平臺,接下來,將在擴大文化消費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文化+藝術”,以工匠精神振興傳統手工藝。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尤以傳統手工技藝廣泛滲透于世代中國人的生活之中。
但是,隨著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為此,義烏文交會展開了一系列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工藝美術、非遺展區是義烏文交會的傳統優勢展區之一,經過十年的積淀,展區底蘊愈加深厚。桐鄉藍印花布、東陽木雕、青海掐絲唐卡、貴州苗繡、河北蔚縣剪紙等一大批國家級優秀非遺文化項目及工藝美術品先后亮相義烏文交會。此外,文交會的創意融合優勢,又給傳統手工藝注入了新的時代活力。
“文化+創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已貫穿在文化各個領域,呈現出多向交互融合態勢。
義烏文交會作為文化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歷來把“創意”作為展會的重要板塊。2014年舉辦的第9屆義烏文交會以“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新概念、新工藝、新設計”為主題,設置“六新”主題館,順應文化產業發展新態勢,主打“創新”品牌。第十屆義烏文交會文化創意展區面積達1.5萬平方米,比上屆增長75.1%。而即將于4月27日舉行的第十一屆義烏文交會以“文創∞”為主題,又將為大家帶來一場文創盛宴。
“文化+娛樂”,新技術帶來新變革。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迅速改變了中國人延續了數十年的生活方式。第十一屆義烏文交會引入現代新型的電子競技比賽項目,將于4月27日至29日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E1館舉行2016義烏國際電子競技大賽總決賽暨數字娛樂嘉年華,為廣大民眾搭建享受數字娛樂生活、體驗數字體育虛擬運動的空間和舞臺。
“文化+娛樂”也為家庭娛樂的發展積累了巨大的空間。為顛覆傳統的娛樂方式,讓消費者體驗不同一般的精致娛樂生活,家庭KTV、新興娛樂設備及產品等將亮相第十一屆義烏文交會,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視聽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