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中文-亚洲第一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综合网站-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国-国内精品久久影视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專業音響) > 淺談DSD音頻 是發展趨勢還是廠商噱頭
淺談DSD音頻 是發展趨勢還是廠商噱頭
更新時間:2016-12-21 9:25:11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音響網 調整文字大小:【

1,DSD和現行得PCM截然不同
  隨著索尼Hi-Res Audio概念的提出以及近期一些支持DSD解碼設備的上市,DSD的曝光率似乎又高了起來,同時這也勾起了無數發燒友的好奇心,現今有很多廠商都以此作為宣傳和賣點,聲稱DSD擁有更好音質。但DSD倒底是什么?它和傳統的音頻文件比起來優勢究竟有多大?有沒有必要購買支持硬解DSD的設備?使用軟件解碼可不可以?由于目前DSD音頻資源以及支持的設備比較匱乏,因此DSD對于大多數網友是比較神秘的,而這些問題可以說是目前關注度最高的,也是有很多朋友或多或少擁有的疑惑,也將就這些疑問,結合自己的觀點為大家談談關于DSD的一些事情。

想要了解DSD得先從PCM說起
  說到DSD就不得不提到目前使用廣泛的PCM,而我們電腦中常見WAV格式的音頻文件其內部封裝的正是PCM的音頻,蘋果的OS X系統下則是采用aiff格式來存儲封裝PCM的音頻。PCM的全稱是Pulse-code modulation。中文是脈沖編碼調制,是一種音頻模擬信號的數字化方法。PCM將信號的強度依照同樣的間距分成數段,然后用獨特的二進制來量化。將音頻模擬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的過程是一種調制的過程,從數字信號回制成模擬信號的過程則是解調。

  我們都知道音頻信號是一種模擬信號,日常使用的PC則是數字化設備,內部采用存儲的是數字信號,因此在PC這些數字設備當中播放音頻就必須先將音頻進行數字化的存儲,PCM則可以看作是這樣的一個解決方法,它可以將音頻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上圖的當中的紅色曲線代表了一個正弦波,藍色的點則是取樣點,橫坐標是采樣頻率,縱坐標是采樣位深,這樣我們就能從正弦波得到9、11、12、13、14等一組數據,而這些數據可以被數字化的設備輕松識別,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PCM編碼的大致原理,同時也可以解釋為何我們日常播放的音頻當中會注明24bit或是48kHz這些參數。在實際應用當脈沖編碼調制肯定不會是那么簡單的,通常是由專門的芯片來完成的,這就是ADC(模數轉換器)。

  當然我們得到了這些數字化的音頻信號后并不能簡單的將其存儲在CD或是硬盤當中,為了在播放時能夠識別不同規格的PCM還需要為其添加一定的標識或是進行分割,因此我們就將PCM封裝成了WAV或是aiff格式,當然直接用虛擬信號采樣得到的PCM體積是比較龐大,通常還會對PCM進行壓縮,類似于ape、flac、tta等就是PCM經過無損編碼壓縮后的結果,而我們常見MP3、aac等則是經過了有損壓縮。
  經過壓縮后的PCM在體積上會有不少優勢,但播放時需要先將壓縮數據解壓成還原成PCM才能過DAC芯片解碼成模擬音頻信號供信號放大器使用。壓縮音頻編碼解碼成PCM的過程中并不涉及數字和模擬信號的轉換,一般通過CPU即可完成,而PCM還原成模擬信號則需要DAC才可完成,并不能通過CPU來進行,DAC并不是支持解調任何規格的PCM,目前較高規格的PCM可以達到32bit/192kHz,而大多數聲卡當中DAC至支持24bit/192kHz的規格,因此播放時還需通過CPU對高規格的PCM進行向下采樣。

  說到這里大致可以了解凡事數字信號之間的轉換可以通過CPU等數字化的可編程設備來進行,而數字模擬信號之間的轉換必須通過專門設計的DAC、ADC進行。 
2,DSD的編碼原理以及優勢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一下本次的主角DSD,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屬于索尼和飛利浦的專利技術,這也難怪索尼的高端音頻設備會支持。DSD和我們現用這些音頻編碼格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基于PDM(pulse-density modulation)脈沖密度調制實現,完全有別于基于PCM的音頻。PDM是通過密度來表示模擬音頻信號的,PDM每次采樣的精度都是1bit,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正弦波波峰的位置幾乎都是1,而波谷的位置則是0,因此通過PDM調至的音頻信號并不能通過現有的基于PCM的DAC進行解調。
  目前DSD擁有四種不同的采樣率2.8224MHz(64Fs)、5.6448 MHz(128Fs)、 11.2MHz(256Fs)和22.5792MHz(512Fs)。DSD使用的最多的場合是Super Audio CD (SACD),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DSD音頻的來源,在SACD當中采用的是采樣率2.8224MHz的DSD,同時考慮到體積的需求大約在2005年的時候還推出了DSD的無損壓縮格式DST(Direct Stream Transfer),DST同樣是可以直接使用在SACD當中。

  如果將SACD和CD的參數進行對比的話,可以看到SACD最大的優勢是在于6聲道音頻的支持以及擁有更高的響應頻率,但筆者認為SACD的響應頻率意義并不大,因為人類聽覺的極限頻率在20Hz-20kHz,超出20kHz的部分人耳完全無法感知到。但就每秒的比特率來說,SACD當中的DSD達到了5645kbps,而普通的CD則是1411kbps,理論上來說DSD記錄了比PCM更多的數據,解調成模擬音頻信號時能夠帶來更小的失真。如果采用22.5792MHz的DSD的話每秒比特率則會翻倍至45160kbps,這數據量是PCM遠不能達到的。

  由于DSD采用了和PCM不同的原理進行調制,因此筆者認為DSD的大多數參數,例如位深、采樣率等和PCM是沒有可比性的,而筆者認為DSD優于PCM的方面主要是以下兩點。DSD較大的比特率可以帶來更加豐富的聲音細節,這點對于發燒友還是一般大眾都是非常有用的,而高達20Hz-50kHz的頻率響應可能對普通用戶來說意義不大。
  1.DSD能夠記錄更加多的音頻數據。
  2.DSD擁有更寬的頻率響應。

  DSD既然優于PCM,那為何遲遲無法普及,雖然DSD知名度并不高但從1999年推出至今也有15年的歷史了,筆者則認為主要是因為一下這四點,導致DSD普及受阻,就目前的情況來說DSD要想完全普及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DSD只是核心音頻發燒友的玩物。

  1.消費者缺乏獲取渠道,目前只能購買SACD,無法通過時下流行的在線購買數字音樂方式獲取。
  2.原生支持DSD解碼的設備太少,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先將DSD轉換成PCM在進行播放,無法體驗到DSD的優勢。

支持DSD解碼的美國Cary Audio DMS-500播放器

  3.支持DSD的軟件也相當稀少,軟件很少原生支持,需要安裝插件,播放過程比較麻煩。
  4.DSD屬于私有專利,其他廠商跟進支持頗有難度。
  相對于PCM來說DSD確實是能夠記錄更加多的音頻數據,理論上在還原時也能做到更多的細節,但由于缺少硬件、軟件的支持以及其他廠商的跟進,使得目前DSD無法被普及,即使你擁有了原生支持DSD的DAC,但因為SACD發行量很少,導致買不到你想要的音樂,更何況現在連原生支持的硬件也不多,DSD要走的路還很長,近幾年之內可能并不會普及。因此建議各位燒友完全沒有必要盲目的購入原生支持DSD的設備,可能大多數時間用不到其DSD解碼功能,更多的還是會把這臺設備當作傳統設備來用,得不償失。

更多相關: DSD音頻發展趨勢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2019視聽行業萬里行之走進企業武漢
  • 2019視聽行業萬里行之武漢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19展會
  • 獨家策劃:北京IFC2019不落幕展精彩搶先看
  • dBTechnologies品牌故事:核心競爭力來自原創和性能
  • 精益求精,締造完美品質—George Krampera,一生追求完美聲音
  • Crest Audio(高峰)-站在創新的高度 俯瞰市場之所需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tszfjx.cn 版權所有.1999-2019 深圳市中投傳媒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0755-26751199(十二線) 傳真:0755-86024577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群: 視聽學院-商家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