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行各業似乎迎來了一個黑暗期,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就是原材料漲價席卷全國,行業面臨致命考驗。據了解,從2016年9月開始,負增長了長達四年半之久的PPI終于逆轉,這標志著中國工業領域全面漲價正式開啟。然而事實上,從年初開始,煤碳、鐵礦石、造紙等大宗原材料就開始上漲,數月后傳導到整個工業領域。
我們可以發現,其中與音響行業息息相關的原材料塑料、木材、膠合板、密度板等赫然在列,并且電子元件所需的銅鐵原材料急漲,各大家用電器等產品不得已紛紛走上漲價道路。自從今年下半年以來,各種材料持續價格上漲,截至11月,主要原材料銅價格同比上漲40%,持續在4.9萬/噸,鋼材價格同比漲100%以上,塑料、鋁材等價格同比漲幅在30%以上,這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漲價,讓許多音響企業叫苦不迭。
在漲價的大趨勢面前,音響行業如何度過這個困難期呢?我都知道,對于一些中小品牌商來說,一家供貨商的停產極其可能導致加工工廠停工,從而導致市面上的產品價格隨之上漲,這對于一些上游的商家無疑是重大的打擊。廣東作為全國最重要的音響燈光的成品及配件制造基地,在各種成本大漲之時,一些資金不足、訂單銳減、缺乏創新、負債高企的企業將率先倒下,實體行業新一輪的破產倒閉潮已經來臨。有專家預測,未來幾年,制造業倒閉潮將呈現集中爆發之勢,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
而在前兩年倒閉的企業數據來看,都是中小企業居多。由于中上制造業大多沒有自己的品牌,主要靠代理或低價優勢來獲得市場份額。在市場蓬勃發展的上升時間,這種模式尚能獲得生存空間。但在市場不斷下滑的情況下,企業被迫走上降價之路。結果出現“豉油比雞貴”的現象,企業現金流越來越少,最終破產倒閉。此外,中小制造業由于在組織生產方面缺乏投入,這些工廠的產品質量方面無法保障,售后更問題一大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難站穩腳跟。
激烈的價格競爭使得傳統音響行業感受到空前的壓力,同時也催生著行業的變革。在漲價潮持續升溫并席卷全國,引起了各大領域的高度關注的情況下,音響企業能否挽救低迷的音響市場,尚無定論,因為現在的音響企業大多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