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和他六個人的團隊——助理攝影師,后勤,翻譯和燈光專家——他們拍攝了令人驚嘆的360度全景照片,將這個幾乎沒有人踏足的洞穴展示在大家眼前,用Sennheiser立體聲和槍型話筒錄音,傳遞一種完全沉浸式的聲音體驗。
Son Doong,由于其巨大的體積,也被稱為“無底洞”,1991年被一個當地的住民發現。但是,由于這個洞穴的入口十分隱蔽且陡峭,所以直到2009年,他才真正在叢林中準確定位出這個洞穴,并和一組英國科學家們一起,對這個洞穴進行探索。這個五公里長的洞穴擁有驚人的大小——有一些地方甚至有180米高,四處都是鐘乳石形成的石筍,另外還有一條湍急的河流流過溶洞、植物巖溶和茂密的綠色植被,這些綠色植被生長在溶洞頂端破裂的地方。
Martin Edström是在2014年的時候第一次聽說這個溶洞的。出于好奇,他開始對這個溶洞進行進一步研究,然后聽說這個未被開發的溶洞將被開發為旅游勝地。Martin決定用攝像機記錄下這個溶洞最原始的魅力,將它保存為一個360度的故事,并把拍攝好的照片交給國家地理。“我希望我們對Son Doong的記錄不僅能告訴大家這個溶洞的故事,還能保存一個溶洞的數字版記錄——無論今后這個溶洞發生了什么,至少我們都還能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參觀他。”Martin說。
成立一個科考隊
Martin的執行力很強:為了確保國家地理和贊助商支持Son Doong的探索,他迅速地組織了一個六人團隊,開始計劃他們的行程。“基本上,我們只有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安排一切。有大量的運輸工作需要進行。想象一下我們得把300到400公斤的技術設備扛到越南,然后架設起來,比如照相機、燈光、三腳架等等。這些還不包括帳篷和食物這些東西。我們從越南方面的探索團隊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他們的后勤團隊每天都會幫我們把一切安排好。”
Martin有兩個攝像助理,Erik Hinnerdal和Mats Kahlström,他們也會幫忙負責錄音工作,Fredrik Edström負責翻譯交流工作,Alfred Runow負責后勤以及現場助理Katja Adlphson和Sebastian Zethraeus,他們的任務是一絲不茍地將洞穴的每一個角落打上光,以確保拍攝的照片看起來特別棒。
使用的話筒
Martin和他的探索團隊選擇的話筒有一支SPM 8000立體聲話筒,一支MKH 8060短槍型話筒,以及MKH 8070長槍型話筒。所有這三支話筒都是基于Sennheiser MKH 8000系列無線射頻電容話筒的,聲音展現非常自然,底噪很低,而且能夠自如地應對極端天氣,比如潮濕、冷熱等等。
團隊在一月份從歐洲來到河內,途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倒不是他們之前所害怕的40公斤電池,而是那些三腳架,在入境越南的時候遇到一些困難——他們向南行進了500公里,抵達了Phong Nha-Ke Bang國家公園,這個國家公園坐落于老撾邊境線和海的中間。
重現Son Doong之美
Martin和他的團隊在越南逗留了兩個禮拜,在Son Doong中就停留了將近一個禮拜。同時,原本的團隊后來加入了一些地方導游和服務員,最后有將近50個人。Martin回憶說,“我們花了五天時間,泡在洞穴中進行拍攝和錄音。這段時間里,最大的工作量都集中在洞穴的打光上,因為Son Doong實在是太大了。在聲音方面,總是有那么多美妙的聲音需要被記錄下來:風聲、水滴聲、河流聲、遠處的鳥叫聲,有時亦有一些遠方的悶雷聲。真的太棒了!”
“我們錄音時,用得最多的就是SPM 8000立體聲話筒,這只話筒用來錄制環境聲簡直太棒了。其次50%的時間里,當我們想要著重某個聲音時,比如說鳥叫或Son Doong中的河流聲時,我們會使用MKH 8060短槍型話筒。”當探險隊到達第二個溶洞時,他們用MKH 8060錄下了一首越南民歌。“事實上這首歌是我們的一個導游唱的,”Martin說,“他的嗓音猶如天籟!這首歌是一位著名的越南作曲家寫的,歌詞是關于越南統一的。我們覺得這首歌將會給我們紀錄片的內容畫龍點睛。當您抵達第二個溶洞時,就能聽到遠方隱隱約約傳來的歌聲,當您穿越叢林,聲音會變得越來越響,當您再次進入溶洞時,聲音又會逐漸消失。”
“另外還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我們使用MKH 8070來錄制遠方的聲音——在這個巨大的溶洞中,我們聽到并錄制了幾次這種來自遠方的聲音!比如水滴聲、鳥叫聲、河流聲等等。”
Martin總結道,“聲音和畫面同樣重要,因為它會給您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網上訪問的游客們將能聽到和我們在溶洞中一樣的聲音。360度全景視角,加上美妙的聲景,完美再現了我們在Son Doong中的每一次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