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中文-亚洲第一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综合网站-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中国-国内精品久久影视

服務熱線:400-6787-160
音響網(Audio160.com) > 行業資訊 > 音響信息(民用音響) > 國產電影“逆襲”背后票房成功不代表萬事大吉
國產電影“逆襲”背后票房成功不代表萬事大吉
更新時間:2015-8-4 16:10:16 編輯:溫情 文章來源:音響網 調整文字大小:【
[導讀] 在電影市場規模快速擴張的今天,國產電影或早已習慣票房紀錄被不斷刷新——截至7月26日,電影《捉妖記》累計票房收入已超越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登頂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

  然而,國產電影還未到可以“萬事大吉”的時候,業內認為,游走于票房與理想夾縫間的中國電影雖逐漸步入良性軌道,但創作生產能力還未完全適應市場化需求,未來仍需要中國電影人努力創作出好故事、高水準的作品。

              

                       《捉妖記》

 

  成功之道:
  制作精良、上映時機助力

  《捉妖記》上映后第二天,導演許誠毅一大早被電話吵醒,“夢工廠大老板卡森伯格打電話跟我說‘恭喜你’!”這部影片周末票房比美國所有電影周末票房都好,“好萊塢老板們都嚇呆了,想知道中國人為什么喜歡這部電影。”許誠毅坦言:“《捉妖記》不是成年人的喜劇,也不是大家很熟的IP(知識版權),所以一開始很難預估票房。”他稱《捉妖記》的高票房或許和檔期有關系,更重要的是“沒省錢”,“比如補拍花了7000萬元,特效沒有因為補拍省掉。”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群飛表示,影片的質量過硬,《捉妖記》的特技克服了以往那種粗制濫造、比較低幼的缺陷,電影的宣傳營銷做得不錯,成功主要還是靠影片質量本身。

  影評人“時間玫瑰”覺得除了制作精良等必然因素外,《捉妖記》的成功還有一些時機原因。今年7月的一些國產電影不太能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有的是質量上比較粗糙,有的是內容上不大契合現在觀眾的欣賞點,《捉妖記》的出現,是在這些同等對比的情況下較優勝的一部。

  收獲高票房的同時,《捉妖記》的口碑也頗佳。這部真人和動畫角色結合的電影,里面的妖怪都非常可愛,最明顯的就是小妖王胡巴,長得像個大白蘿卜,特別會賣萌,也格外得到觀眾的喜愛。影評人崔汀說,雖然胡巴是妖怪,但這個小妖王拷貝了人類嬰兒的性格,餓了就哭,開心就笑,這個動畫角色的復雜與精致程度在華語片里罕見,導演許誠毅把這個角色塑造成功了。

  雖然《捉妖記》中有人妖矛盾的故事線索,但并沒有表現得多么暴力殘酷,反而很有童話色彩。有觀眾說,片中姜武把妖怪打得滿地找牙,而姚晨在廚房拿妖怪做菜,都沒有直觀的血淋淋鏡頭,而是經過搞笑處理,氣氛緊張刺激之余令人忍俊不禁,老少咸宜。這個時候即使劇情不盡合理,觀眾也不計較了。

  原創精神:

  “從原創中發展自己的IP”

  與《捉妖記》相似,同檔期的另外兩部影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和《煎餅俠》也在走原創IP的路。

  截至7月26日,《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收獲了6.64億元票房,打破了好萊塢動畫電影《功夫熊貓2》保持4年的6.17億元票房紀錄,成功登頂中國動畫電影票房總冠軍。而《煎餅俠》也以兩天破3億元,5天破5億元的成績一直在刷新紀錄,截至7月29日,該片已經超過9.4億元票房。

  被問及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同檔PK,許誠毅認為這是好事,他表示《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團隊也有他合作過的老朋友。談及中國動畫電影的現狀,許誠毅認為那些被批評的動畫影片只是沒有花足夠時間用心做,“我希望他們同樣可以得到鼓勵。”

  近兩年來,根據網絡熱門青春愛情小說改編的電影在票房上大獲成功,掀起電影界的IP搶購和改編的熱潮。和改編IP相比,原創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捉妖記》用了7年,《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用了4年,《煎餅俠》則有若干年網劇的探索。原創IP也要承擔更大風險,《捉妖記》耗資高達3.5億元,這對于該片出品人江志強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相比之下,無疑借助成熟IP更省時省力。

  對此,江志強并不否認熱門IP的重要性,但他認為拍一些原創的東西更重要,“《捉妖記》就是原創的,我們把這個片子做好,就可以從原創里自然而然發展出一個新的IP。”江志強表示,中國在把小說改編成系列電影方面還沒有美國運作得成熟,“把《哈利·波特》這樣一部小說改編成一系列的電影,中國目前還做不到。我希望《捉妖記》做的事情是往前走一小步,未來會有更多的電影公司、電影人邁出一大步。”

  正視短板:

  文化內核缺失仍是“通病”

  當然,不斷刷新紀錄的國產電影還遠未到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一般人往往只看到最直觀的票房數字,但這不是電影市場的全部。”黃群飛說。“中國電影如今在票房上獲得的成功,不能認為是電影藝術的絕對成功,只能視為在適逢其時的市場環境下,電影營銷提升的一個標志。”影評人蘭波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雖逐漸步入良性軌道,但仍需要中國電影人創作出更多高品質的作品。

  在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看來,國產電影質量與票房之間沒有直接關系,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電影市場仍處在轉型期,電影創作生產能力還未完全適應市場化需求,這就是為什么與票房同步保持高漲的是觀眾的吐槽熱情。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認為,回顧今年上半年票房收入前10名的國產電影,《何以笙簫默》、《左耳》、《奔跑吧!兄弟》等被稱為“話題電影”“粉絲電影”的作品雖受到粉絲擁戴,卻無法將時代的理想與情懷很好地滲透進藝術敘事,在影片的文化創意與內涵上存在低門檻、淺閱讀、粗制作、泛娛樂的問題。

  對于國產電影文化內核缺失的討論已不是新鮮話題。自2011年國產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以來,“短板”也越來越明顯,其存在的問題一直被業內所詬病。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山表示,如今的國產片過多考量商業元素,而忽略文化內核以及感情純度。“沒有深刻的人性、震撼人心的情感來征服觀眾,如何能吸引觀眾?”

  游走于票房與理想夾縫間,國產電影還不得不面對更大勁敵——好萊塢。在過去的1月至6月,好萊塢大片紛至沓來,國產電影票房占比不到五成,比進口片“少掙”了13億元。有影評人認為,增加好萊塢大片配額,國產片與進口片的差距在一定時段中將被放大,但好萊塢大片也刺激著國產片的進步,從理念、管理、技術、市場等各方面促進國產電影的進步。

  國產電影如何與好萊塢抗衡?“好故事”是中國電影人摸索出的答案。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導演徐崢表示,電影始終是一個文化產品,中國觀眾還是愿意進影院看自己的故事。“前提是,我們要把這個故事做好。”業內人士認為,好萊塢的“文化快餐”,難以提供骨骼和營養,中國電影人應視此為機遇。“在中國的土地上生長、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養料、了解中國人心理的中國電影人,理應變壓力為動力,創作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讓觀眾喜聞樂見、富有生命力的影片。”

更多相關: 國產電影票房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
  • 2015周視點“行業先鋒 榜樣力量 ”系列
  • 2015周視點第11期 聚焦行業先鋒榜樣力量
  • 2015年周視點:聚焦中國現場音樂產業發展
  • 周視點 銘記歷史筑夢中華抗戰勝利70周年
  • KV2 Audio:音頻行業的先行者
  • 走進FBT  享受原汁原味的意大利之聲
  • QSC:從功放制造商到音頻解決方案專家
  • 六十八年風雨歷程 成就sennheiser傳奇之聲
音響人物
設為首頁 | 商務信息 | 音響資訊 | 本站動態 | 付款方式 | 關于音響網 | 網站地圖 | 網站RSS | 友情鏈接
本站網絡實名:音響網 國際域名:www.tszfjx.cn 版權所有.1999-2015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郵箱:web@audio160.com  電話:+86-755-33018766  傳真:+86-755-33010870
在線客服: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