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馬丁是《劇院魅影》首席技術總監,從1990年參與在澳大利亞墨爾本首次演出后,25年間他一直擔任技術方面的工作,主要職責是處理演出、裝臺、拆臺、運輸過程中具體的技術問題,統領和管理整個技術團隊的組建及運營。
20多年來,馬丁帶領《劇院魅影》巡演過18個國家的80多個城市,參與過的劇目演出沒發生過一次技術故障,其關鍵就是技術團隊嚴謹的態度與近乎嚴苛的標準。據馬丁介紹,在《劇院魅影》100多人的團隊中,技術人員有近70人,超過了一半。通常情況下,技術團隊會先于大部隊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到達演出地進行裝臺。
“開演前,我們要用10天時間裝燈具、道具,3天時間給主演們排練,3天時間進行技術調試和當地員工磨合,還有3天要全員到位彩排,一共要有近20天的準備時間才會與當地觀眾見面。除此以外,每場演出前3個小時,要先進行一遍技術彩排,確保舞臺技術萬無一失。”馬丁這樣介紹《劇院魅影》的裝臺情況。 經過十多年的等待,韋伯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中國巡演終于來到北京,將于11月17日在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開演。在對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進行技術考察的現場,馬丁列出了18頁紙對劇場的技術要求,他表示,天橋藝術中心是他看過的最好的音樂劇場,在本次巡演裝臺前只需要進行一些微調就可以達到《劇院魅影》的上演要求。馬丁說在以前的巡演過程中,他曾經給劇場列出過長達200頁紙的改造要求。
針對劇中最震撼人心的“巴黎歌劇院頂部枝形水晶吊燈墜落”一幕,馬丁透露出這樣的數據:2013年《劇院魅影》上海站演出中水晶燈下降的速度為1.8米/秒,2014年在香港站該速度為1.6米/秒,而今年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這一速度將提高到2.1米/秒。
其實,在音樂劇的世界里,并沒有一個與技術總監這個職位對應的專業,必須通過多年實戰經驗累積,在舞美、舞臺監督、燈光、音響、吊裝等部門經過多年錘煉,精通各種技術問題,并具備超強領導能力才能勝任。而《劇院魅影》的道具和舞臺裝置運作堪稱是音樂劇世界里最復雜的存在,為了確保精準運作,技術團隊中有3個舞臺總監負責調動舞臺道具、角色與音樂之間的配合。舞臺總監必須要精通樂理知識,因為音樂劇的演出提示本由樂譜和劇本兩部分組成的,很多重要的技術點需要根據音樂的節拍來控制,會精確到唱段的每個小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