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哲特科技是國內新銳的耳機設計研發和生產廠商,公司成立于2013年,隔年推出“DZA渡哲特”這一耳機品牌,該品牌旗下兩款“信仰自由”產品DR-5和DR-10,已經推向市場,在京東、蘇寧等電商都有銷售,好評如潮。用戶使用最多的評語是:良心之作和信仰品牌。
盡管DZA渡哲特這一耳機品牌無論是在銷量還是在口碑上,都有一戰成名之勢,但是鄒宇航卻并不認為這是成功。“我們最多是為國產耳機成功提供了一種新路和可能”,鄒宇航平淡說道。
代工末路
根據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從事耳機研發和生產的企業,九成五以上的都是代工企業。與富士康這類只是進行生產代工還不同,國內耳機企業的代工更為徹底。
一種耳機代工是全產業鏈代工,即耳機的研發、設計、生產整個產業鏈全部尋找給國內的公司或者企業,最終產品貼上客戶的品牌標簽。也就是說,國內的整個耳機產業鏈都在為國際大牌耳機服務。
還有一種耳機代工模式是委托式代工。國際耳機品牌委托國內某個機構,負責某款耳機的設計、研發和生產,被委托機構獨立組織研發團隊、獨立管理供應鏈,最終交付訂單。
“在第一種代工模式之下,代工企業干最多的活,拿到利潤最小的一部分;在第二種模式之下,代工企業被兩次‘盤剝’,微利經營”,渡哲特一位從事耳機供應鏈管理多年的負責人總結道。
“這兩種代工模式,面臨的共同挑戰是涉足耳機的企業都面臨‘被選擇’,客戶在大量的代工企業中選擇其一,勢必有企業無單可做,企業完全喪失了主動權”,渡哲特該負責人補充說。
此時,國企的耳機企業需要尋找新路。
品牌咽喉
當國內不少耳機代工企業在訂單減少的時候,就已經反思:既然代工的路越走越窄,為什么我們不能推出自主的耳機品牌?
渡哲特科技在2013年成立之時,就開始尋求這一問題的答案。彼時的渡哲特是一家從事ODM(研發型代工)模式的企業,本質上屬于第二種代工模式,即不僅為客戶提供產品設計稿,同時也為客戶提供最終的產品。不管模式有何差異,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被選擇。
舉例來說,渡哲特研發團隊曾經耗費數周時間設計了一款耳機,這款耳機無論是外觀還是音色,都被團隊一致看好,并被注入了設計者的情懷,但是客戶出于市場考慮,對這樣創新和理想的產品,果斷放棄。這進一步激發了渡哲特人打造自主耳機品牌的信念和決心。
一款自主耳機品牌的打造并非易事。在當時的鄒宇航看來,有兩個難點,其一是耳機的設計研發能力;其二是供應鏈管理能力,這兩點如同是自主品牌得以“呼吸”的咽喉,缺少任何一個,自主品牌勢必窒息而死。“絕大多數的代工企業都是不具備這兩種能力的,所以也就沒有知名的自主耳機品牌”,鄒宇航說。
但是作為ODM模式的渡哲特,恰好具備這兩種能力。2014年,DZA渡哲特?品牌問世。2015年初,該品牌的第一款產品DR-5上市,被譽為最舒適的通話耳機。兩個月之后,DR-5上市,被譽為第一款用戶可以選擇的耳機。
與國際大牌耳機相比,DZA渡哲特走出了一條與之儼然相反的路——從代工到自主品牌。這一點并不值得特別自豪,值得自豪的地方在于——這一條路是在國產耳機整體式微、集體迷茫的行業大背景之下,渡哲特不懼命運的咽喉被人扼住,堅持選擇、秉持信仰,才有了這一國產新銳品牌的出世——DZA渡哲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