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誼兄弟來說,2014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一方面,我們迎來了創立20周年的生日,探尋初心,以便可以更堅定的前行。另一方面,華誼重新梳理了業務架構,并憑借在原創內容上的核心優勢,通過定向增發和阿里、騰訊、中國平安等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家企業組成了中國娛樂行業的“兄弟連”。
通過此次定增,華誼和騰訊互相打通了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未來,騰訊將有包括文學、游戲等優質的原創IP貢獻給公司。此外,華誼也將參與到阿里娛樂化運營平臺的打造,華誼可以借用整個阿里系去做電影的營銷互動;我們也看到新股東中國平安對娛樂產業的興趣,對華誼的電影乃至整個集團的國際化都將產生非常有利的影響。
毫不夸張地講,華誼兄弟的新三駕馬車因此已經重裝成了豪華戰艦:通過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三大業務板塊的聯動,我們可以對市場承諾:用戶在哪兒,華誼兄弟的娛樂觸角就到哪兒。
我在很多場合被問及華誼兄弟近幾年產業布局的邏輯,實際上,我們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打造IP內容驅動的娛樂產業鏈系統,致力于IP內容的價值最大化和流轉最大化。我看到外界有人把它解讀為“影視娛樂驅動全平臺IP增值”,這么說確實沒錯。
2013年年底,華誼正式提出“去電影化”戰略,到目前,這一戰略已初見成效。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們每次在說“去電影化”時都加上引號,因為華誼的“去電影化”并不是不拍電影了,相反,作為IP價值鏈的引爆導火索,影視娛樂的地位和重要性變得更為重要。
換言之,“去電影化”改變的僅僅是影視娛樂對利潤貢獻或收益貢獻的權重——華誼兄弟不再僅僅需要依賴電影賺錢了。
大家也注意到,我們此次融資的絕大部分都用在了加強影視等原創內容板塊。用王中軍的描述就是,如果把華誼兄弟比作一輛火車,以影視娛樂為首的IP內容板塊就是火車頭,以IP內容為牽引和驅動,用電影、電視、音樂這些大眾化的媒介產品的爆發力來引爆IP價值,隨后再通過身后的各節車廂承載和掛載更多的價值出口,讓IP在華誼兄弟內部平臺及與三馬的各項業務平臺上流轉、衍生、增值、再造,形成全媒體、寬業務、多出口的超大型娛樂平臺。
2015年,華誼兄弟的“新三駕馬車”將開始全速奔跑:影視娛樂板塊將有18部左右電影上映,包括《天將雄師》、《鬼吹燈之尋龍訣》、《老炮兒》等華語電影話題之作及《貴族大盜》等好萊塢商業巨制;
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也將沿著4年占領20個城市的目標推進。截至2014年12月,我們已經完成了6個城市,2015年的目標是至少8個。
在互聯網娛樂板塊,明星格斗游戲《游龍英雄》上線,該游戲將有望在總收入上超過我們之前特別火的兩款游戲——《時空獵人》和《神魔》的收入總和,而互聯網娛樂板塊的收入將首次有望超越影視娛樂板塊。
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用戶能夠看著華誼兄弟的電影,玩著華誼兄弟的游戲,穿梭在華誼兄弟的主題公園、電影公社和文化城里,在華誼兄弟的交互平臺上交流分享……無論他們在哪里,華誼兄弟都和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就是華誼兄弟的大娛樂構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