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趕到辦公室,手捧滾燙咖啡,當你正愁無法騰出手去掏證件刷卡時,門禁系統已自動識別面孔并打出溫馨問候語;車庫停車時,不用你苦苦尋找,手機便會自動告知空缺車位;在線支付時,你不再需要一遍遍地反復驗證,對著屏幕做幾個表情就能安全付款……
未來,這些情景不再是想象,智能安防與物聯網的聯合,正讓這一切成為現實。
看得更清
超高清畫面全天候監控,即使在夜晚也清晰如晝
近年來,隨著人們安全意識增強,除了機場、地鐵等公共場所的防護力度加大,住宅區、商場和超市的安防需求也日益凸顯,這對依靠人工和傳統攝像頭的識別方式提出了挑戰。
你也許就有過這樣的體驗:物品丟失,費盡周折調來監控錄像,視頻中行竊者卻面容不清,只好不了了之。
監控視頻對畫面清晰度要求甚高,不僅因為監控區域事情多屬突發,只有看得清才對事情解決有幫助。另一方面,監控區域人、物混雜,更高清的畫面便于提取重點關注對象動態。
而今,利用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人們對高清的追求永無止境。從標清、高清,到超高清,再到4K,智能安防廠家紛紛推出新一代智能攝像機——它們不僅像素極高,還能智能截取畫面,在惡劣光線下也能實現高清監控。
看得更準
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實施實名驗證,刷臉時代將來臨
利用人臉的唯一匹配性,一種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識別技術逐漸興起,也因其安全優勢正被廣泛接受。
原來安防領域的“眼睛”是攝像頭,人的大腦是服務器,所有眼睛看到的數據都要回傳至服務器進行處理,而人臉識別使機器成為“看和思考”二合一的硬件,實現“實時反饋”。人臉識別就是“刷臉”“辨身份”再“下指令”的智能手段。
試想置身于一個設有人臉識別系統的公司——
門禁模式下,省去公司職員刷卡或前臺人員開門的步驟,通過人臉識別自動開啟門禁;
考勤模式下,代替傳統、陳舊的打卡系統,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有效避免代替打卡、指紋膜等系列問題……
在最普遍的安防領域,如高速公路檢查站、鐵路、機場,人臉識別技術協助“人工安檢”走向“機器快檢”,安檢工作人員可對乘客實施最快速的實名制驗證。根據專業設備讀取過檢人的證件照片,再通過高清相機實時抓拍人臉,驗證其身份照片與持證人是否為同一個人,保證實名制人證合一。
看得更“遠”
云數據平臺保障安心交易,追蹤個人消費檔案
除了前端攝像監控處理,安防智能化主要依賴于后端信息數據庫的支撐。
分析人士指出,攝像頭想要真正地“思考”世界,做出實時響應,要求后臺能夠處理海量數據、靈活儲存數據、快速解鎖并提供高效分析和統計數據。在云數據支撐下,智能安防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安防領域,更像是一個入口。每一個被智能安防系統儲備在檔的個體,本人體態樣貌、行為習慣等數據就被接入了云數據平臺。由此,智能安防和金融、商業重現融合態勢。比如人臉識別系統協助銀行進行金融安全交易;“刷臉”儲備的客戶數據可協助店鋪商家分析消費者偏好,實現精準化和個性化推送。
好的安防都是從用戶需求出發的,之前谷歌公司與蘋果公司競相收購的一家安防企業,沒有任何特殊背景,其雛形產品竟是創業者為趕走來家中搗亂的動物而研發的。
專家指出,未來市場對民用安防的需求是剛性的,隨著技術成熟,智能硬件將不再成為民用安防的核心,針對民用的安全服務運營模式將成為民用安防發展的最終目標。安全管理將成為未來視頻監控技術在家居應用的重點關注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