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文化館行業發展,9月11日,中國文化館協會在北京成立。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參加出席成立大會并講話,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楊志今主持會議。來自全國各級文化館的代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主管廳長、處長,以及民政部、全國婦聯、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相關社會團體,文化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代表200余人參加會議。
文化館體系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館站以組織群眾文藝創作、舉辦群眾文化活動和普及文化藝術知識為主要任務,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骨干力量。
截至2013年底,全國縣級以上文化館、群眾藝術館數量達到3315個,文化站40945個(其中鄉鎮文化站34343個,街道文化站6602個),村(社區)文化室25萬個。近年來,各級文化館站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二是長效發展機制初步建立。2011年,文化部、財政部全面實施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財政合理分擔的經費保障機制,經費投入大幅度增長。2013年全國文化館站的財政撥款總額147.84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83.9%。三是服務效能顯著提升。2013年,全國文化館站共組織各類文藝活動74.06萬次,比2010年增加了16.39萬次。文藝活動參加人次達4.41億,比2010年增長了55.8%。舉辦培訓班39萬次,比2010年增長了9%。舉辦展覽13.8萬次,比2010年增長了18%。四是事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蔡武在講話時強調指出,各地文化行政部門要以中國文化館協會成立為契機,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加強對本地文化館站事業發展的調查研究,摸清家底、總結經驗、查找問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設施建設、隊伍建設、業務建設為抓手,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強力推進文化館站事業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一是要堅持重在建設的思路,繼續完善文化館站設施體系,促進設施提檔升級;二是要不斷加強管理和服務,提升文化館站服務效能;三是要著力引導和促進群眾文化發展,活躍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增強文化館站事業發展活力。
蔡武對于中國文化館協會的成立寄予厚望。他指出,希望以文化館協會建設為切入點,最終在公共文化領域逐步建立政府規劃布局、政策指引、運行監管、考核評估,公共文化行業協會規范運行、嚴格自律,公共文化機構各負其責、開展服務,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有序發展的宏觀管理體制和微觀運行機制,實現政府、行業協會組織、會員單位之間的良性互動。
中國文化館協會自去年3月開始籌備,會員招募將分批進行,目前已發展各類會員近千個。在此前召開的中國文化館協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了協會章程、會費標準及管理辦法等文件,選舉產生了以張彥博為理事長的第一屆理事會及領導機構,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張永新在會員代表大會上致辭。
成立大會上,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王孝謙宣讀了批復文件,文化部辦公廳主任于群宣讀了協會理事會領導機構成員名單,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李宏介紹了協會籌備情況,協會理事長張彥博代表協會理事會領導班子講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蕭華瓔代表會員代表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