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騰訊視頻獨播的第三季《中國好聲音》(在線觀看)已經播出兩期,上周節目播出后CSM50城市收視率4.192,繼續蟬聯第一,第二期節目視頻播放量即將突破2億。
《好聲音(在線觀看)3》導師是牛掰的、學員是能唱的、改編是新穎的、鏡頭是美麗的……事實上,造就這一切的可不僅僅是你肉眼可見的那群人。《好聲音》(在線觀看)的幕后團隊可以說是集結了內地音樂圈的高精尖人才,而那些價值不菲的音響設備也不容小覷。為此,騰訊娛樂特派記者小分隊深入錄制現場,來一個無死角揭秘,看看《好聲音3》幕后團隊都是怎樣的牛X人物。
幕后樂隊皆是天王天后御用樂手 一錄就是小半年
盲選階段,每一位選手上臺,進音樂之前,他們都會向身后的某個方向點頭示意,那處隱在黑暗里的所在,就是每場的幕后樂隊-劉卓樂隊!這支樂隊由總監劉卓、鍵盤手李海郡、吉他手高飛、金天、貝斯手李九君、鼓手盧煒組成,成員皆是天王天后演唱會的御用樂手,王菲和那英的演唱會屢現他們的身影。但樂隊真正被推至臺前,讓普通觀眾都知曉,還是因為第一季的《中國好聲音》。
對于觀眾來說,第三季《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是從7月18日開始的;對于節目組來說,正式錄制是從6月末開始的;但對于樂隊來說,《好聲音》是從6月1日就開始了。
也就是說,從6月到10月的這小半年,劉卓樂隊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好聲音》節目中,這和演唱會的現場演奏比起來,性價比實在太低。據劉卓透露,一般的演唱會排練周期是4天,演出時間是2小時,而“好聲音”(在線觀看)的排練周期則要持續至少1個月,每天的工作時間也在8—10小時之間。
劉卓樂隊成員皆是天王天后演唱會的御用樂手。
“其實我們提前大概一個半月就要介入到節目中。”樂隊負責人劉卓說,在這一個半月的時間里,他們要根據每個學員的特點為其量身定做演奏方式,其中考慮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學員的出身,還有他的生活背景,了解了這些以后,再通過他推選的作品,選出大概適合他的演奏。”
如此說來,參與《好聲音》似乎并沒有外界想像地那么美好。劉卓也不諱言,每錄一季好聲音,樂隊成員都“損失慘重”。雖然有傳言說他們的收入可以達到6位數,但比起輕松好賺的演唱會,樂隊真是虧大了。
那為什么還要來《好聲音》,而且還一來就是三季?“我覺得《好聲音》是對中國流行音樂很有推動力的一個節目。”劉卓的言下之意是,比起既得利益來,他更在意《好聲音》為他和樂隊帶來的聲譽。
當然,樂隊在《好聲音》里還是有相當的話語權,由于改編任務幾乎都落在樂隊身上,劉卓可以很自信地說:“對學員歌曲的控制度,從呈現在電視上的部分來說,大概有90%。”
08奧運會音響師操刀調音 2000多萬的杜比音響高大上
樂隊的負責人劉卓這樣介紹音響老師金少剛:“金老師是屬于音響界巔峰人物吧,可能從我剛出生開始,金老師就在做音響行業了。所有人都知道的,2008年的奧運會,也是金老師在做。”金少剛在國內業界是“若稱第二,無人敢稱王”的存在。
金牌音響師金少剛(中)曾負責2008年北京奧運會音響效果。
在金少剛的帶領下,《好聲音》有一支厲害非常的音響團隊。這支團隊會在正式錄制前的兩周左右進駐現場,“音響調試花了一個禮拜。這一個星期,還不包括吊裝喇叭,吊裝喇叭大概吊了有四天。”在此期間,整個音響團隊幾乎都是10點進場、12點立場,“如果不是場地有時候人家要下班,我們能干通宵。”
與此同時,《好聲音》也有堪稱頂尖的設備,據金少剛介紹,整個《好聲音3》的音響布置,大約需要耗費2000多萬。
為了達到最佳音效,音響師在現場不停調試。
這其中,有一部分設備是從第二季就已經啟用,包括那個位于觀眾席上的業界知名調音臺,用行話說:“它是調音臺里的勞斯萊斯。”這張調音臺的彪悍之處,就在于“前期排練的時候,全部都可以記下來。比如學員唱完以后,我只要把你的名字調出來,你剛才排練所有的狀態全部能調出來。”所以,對于學員來說,他們的音效都是唯一的。
去過現場聆聽的觀眾,幾乎都對音效贊不絕口,無論坐在觀眾席的哪一個角落,都能清楚地聽到學員的演唱。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音響團隊必須根據觀眾的座位分布圖來掛設現場的喇叭,金少剛對于音效有獨特的追求,那就是:“在觀眾席上,無論哪個角落你都能聽清臺上的聲音,但你只要走下觀眾席,聲音一下就掉下來了。”這幾乎是變魔術的節奏。
末了,能說會侃的金少剛還悄悄透露,雖然錄制現場的音效是坐哪兒都能聽清,但“票價還有高和低呢,對不對?從視覺來說和聽覺來說,肯定是中間靠前,中部的位置聲音是最好的。”所以,金老師給了一個小貼士:以后看節目和演唱會的時候,看到調音師坐在哪兒你就坐哪兒,那一定是音效最好的地方。
19個攝像機位一期素材200小時 攝影師打飛的來上班
一直以來,《好聲音》都以恰如其分的鏡頭語言著稱,觀眾在電視上看到的《好聲音3》的漂亮畫面,都是由現場的19個機位協力完成——在第一季時,現場的機會還只有16個。這19個機位,每錄制一期,內場的學員演唱、導師點評就會生成100個小時的素材,再加上外場的學員背景介紹也由100小時左右,“一期節目錄下來,得有200小時素材。”星空華文傳媒技術運營總監羅檑這么說。
《好聲音3》攝像師最多時達到40多人,有不少是業內精英。
由于錄制和剪輯不在一個城市,有時候,裝有素材的硬盤需要連夜從錄制現場送往剪輯室,于是,便有了驚心動魄的心路歷程。羅檑說,早期節目組人手不足的時候,他也曾經為《好聲音》當過快遞,“我開玩笑說,這輛車應該是‘運鈔車’。這一期《好聲音》的廣告價值上億,所有的素材都在這輛車上。”
傳說,操作19個機位的攝像最多時達到40多人,其中也有不少是業內精英,羅檑以“斯丹尼康”(攝像機穩定器,常用于拍攝運動鏡頭,錄制現場看到圍著學員轉圈的就是它!)為例:“全國好的基本都用過了,他們是坐著飛機來上班的。”這些攝像有的來自地方衛視,有的央視出身,甚至還有來自寶島臺灣的。
或許在很多觀眾的心目中,“斯坦尼康”已經算是“神器”了,但羅檑笑言,《好聲音》的攝像設備遠遠比大家想的要高能。“現在搖臂、斯坦尼康已經算標準設備了,已經不算特種,幾乎每場都有。”在燦星以往錄的節目中,出現過軌道機器人,它能獨立行走。今年,《好聲音3》用了伸縮塔,它可以快速地升降,是歐美電視節目的新寵,“但是這個設備引進國內也就是今年年初的事”。
往季學員成幕后功臣 首屆學員黃一成那英音樂助理
在《好聲音3》的嘉興錄制現場,有一個身影來回穿梭于現場和休息室,怎么看都有點眼熟,幾番確認后,竟是第一季“好聲音”的學員、楊坤(微博)(微信號:yangkunmusic) 戰隊的黃一!他的出現究竟是吹的什么風?
原來,黃一這一回是作為幕后工作人員到場,他的工作是——那英團隊的音樂助理,具體的工作內容就是幫助那英戰隊的學員們選曲和編曲。有點疑惑的是:當初楊坤戰隊的黃一怎么跑去為那英賣命了?
“那姐通過公司的一些人聽說過我編曲的事情,她跟我有一次溝通,提出來我和涂惠源老師一起,因為我不太清楚楊坤老師這邊編曲工作的情況,我知道涂惠源老師是很資深的音樂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決定到那姐的團隊來工作。”90后的黃一,作為往季學員,似乎找到了自己在“好聲音”的里的新方向。
雖然目前的盲選階段,黃一還沒有機會過多地接觸學員們,但他卻會通過現場的演唱,把那英戰隊學員們的狀況記在小本本上,乃至他已經在和團隊其他成員討論,到了第二個Battle階段,哪兩個學員更適合“互掐”,這件事學員們應該還不知道吧。
據黃一說,今季的《好聲音》學員里,有不少是他早有接觸的,比如那位“音樂學霸”鄭俊樹。他們倆在一次音樂活動中相識,本來鄭俊樹想來參加第二季《好聲音》的,卻因為一心想考伯克利而有所耽擱,同樣出身該校的黃一在鄭俊樹參加考試之前,還給了他不少建議。因此,作為音樂助理,黃一自認對一些學員還是頗有了解,這份工作做起來也算名副其實。
結語:
讀完此文,觀眾們再看第三季《中國好聲音》,大約就會覺得自己是知情人了。只是必須很負責任地說,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似乎揭開了不少《好聲音3》的幕后秘辛,但作為一檔影響力如此之大的音樂類節目,咱們看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龐大的《好聲音》團隊,都是有故事的人,且待慢慢挖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