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狂飆突進后,我國的演藝產業增長呈現出了下滑趨勢。
一份由北京道略演藝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商業演出票房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舞蹈商業演出(不含駐場旅游演出)、音樂會、傳統戲曲的全年票房、場次、觀眾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譽為“中國演藝第一股”的宋城演藝業績卻逆勢上漲。2013年,宋城演藝實現營業收入67871.59萬元,同比增長15.79%,凈利潤達30842.38萬元,同比增長20.22%。
中國演藝產業何去何存?業界普遍認為,演藝產業的操作慣性已然被打破,需要創新思維和手段來迎接市場。宋城演藝的樣本或許值得借鑒。
當演藝遇到旅游
俗語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不僅美景天下名,也以豐厚的歷史文化沉淀著稱于世,每年,數以千萬計的中外游客到杭州旅游。1997年,宋城在杭州推出了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并創造了世界演藝史上的奇跡。
如今,《宋城千古情》年演出1400余場,旺季經常每天演出10場,推出十余年來已累計演出16000余場,接待觀眾4800余萬人次。
宋城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國家旅游局副局長吳文學看來,“其適應了國家經濟、社會、文化、旅游在這一階段的特征,正滿足了游客對旅游文化消費的需求。”
吳文學認為,旅游演藝是先旅游,再演藝,如果宋城僅僅在某一個地區單獨地舉辦一臺秀,沒有環境的營造、旅游目的地的烘托、區域文化給予的演出將是空中樓閣。“2013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次達到了32.6億人次,人均出游2.4次,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不僅要消費自然、生態等旅游產品,其最大的消費應該是旅游文化的消費。”吳文學表示,盡管我國部分實體產業已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而以文化旅游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供給仍然不足。
正因看好這一市場,2013年,在穩坐杭州18年之后,宋城開始踏上了異地復制的步伐。當年9月,三亞宋城旅游區開業,緊接著,今年3月,麗江宋城旅游區開業,5月,九寨宋城旅游區也開門迎客。
一個更大的計劃也即將成為現實。記者從宋城了解到,接下來,除了逐步布局一線城市,開啟“城市演藝”之門外,宋城還有可能走出國門,在美國建立項目。
求新求變是永恒主題
旅游演藝的市場雖大,但并不意味著人人都能淘到金。現實情況是:由於內容同質化、競爭加劇、市場不景氣等因素,2013年,我國旅游演出市場的觀眾量首次出現下滑,下滑幅度達到16.5%。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游。由於保持極高的演出水準和良好的觀眾口碑,宋城的演出在眾多演藝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2013年旅游演藝市場為數不多的一抹亮色。
對宋城而言,除了一直堅持旅游演藝這一創新業態外,從最初的《宋城千古情》到《三亞千古情》,再到《麗江千古情》和《九寨千古情》,它的步伐看似保守單一,但事實上,創新和變化卻貫穿始終。
曾看過《宋城千古情》和《麗江千古情》的中國文化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陳航就表示,雖然二者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每部都符合宋城所說的“一生必看”的要求。“一方面,不同的演出,運用不同的舞臺、燈光、音響,以及高科技設備和手段,制造出不同的演出效果,表達不一樣的主題和故事﹔另一方面,不同的演出所在的地點不同,因而表現的文化差異也非常明顯,比如麗江是納西文化,九寨溝是藏羌文化等。”
同時,與一般的旅游演藝不同,從《宋城千古情》開始,宋城就將確立了“主題公園+文化演藝”的模式,這在業界也具有開創性和獨特性。
宋城演藝董事長、千古情系列總導演黃巧靈表示,“千古情實際上是我們對當地文化理解的點睛或者是承載著文化大餐的作品,但它少不了我們經營模式當中公園這個載體,它是每一臺千古情秀最大的預演廳。”“相比近年來崛起的眾多主題公園,大多以驚險刺激的游樂設備著稱,可以吸引很多年輕的受眾群體,而我們更多的執著于做快樂體驗,包括文化體驗的主題公園。這里需要的更多是各種各樣的千古情大秀和街頭小秀構成持久的生命力。”黃巧靈表示。
根據國際游樂園及景點協會(簡稱IAAPA)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接待量已經達到1.8億人次,同比增長6%。到2025年,中國主題公園的接待量將達到3.2億人次。
不僅如此,今年3月末,由宋城演藝打造、擁有13個劇場的中國演藝谷正式開業迎客,至此,宋城打造“東方百老匯”的夢想也開始揚帆起航。
宋城演藝總裁、“千古情”系列總策劃張嫻表示,“目前,宋城已經建好和在建的座位數超過3萬個,達到了百老匯座位數的80%,但光有座位數是不夠的,演藝谷還需要更多的、有影響力的內容產出。因此,在演藝谷項目上,宋城并非單打獨斗,而是向一個開放式的平臺方向發展。”
她表示,演藝產業有很高的天花板,希望通過中國演藝谷搭建的平臺,突破千古情的創作模式,能夠采購、投資、創作一些新的演藝形態,讓中國演藝谷里的演藝百花齊放,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多元文化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