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能夠永遠站在浪潮之巔,但在音頻領域,這似乎是個例外!游走在IT科技與傳統之間的音響技術,即便如今有了更科學更快捷的電腦檢測系統,有了更先進的電聲技術,這些越來智能化的技術背景改變的只是聲音的載體,人們對聲音的追求卻從未改變。
譬如世界上第一只動圈耳機拜亞動力DT48誕生于1937年,直至2013年才因振膜材料原因停產。經歷了七十多年的洗禮之后,DT48外觀還保持著當初的模樣,唯一不變的依舊是那種聲音的味道。每一家蜚聲海外的音頻品牌,無不有著一段歲月的沉淀,聲音亦需如美酒般發酵至醇,亦需如烹飪般掌控火候,各家品牌的聲音自成一派,你可以把名家音頻產品的外形模仿得惟妙惟肖,而音質卻并非一朝一夕能超越。耳機也好,音響也好,終歸到底離不開“聲音”,一個音頻品牌,聲音的靈魂就是他們產品在市場上所向披靡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最有力的技術壁壘。
國內藍牙音箱現狀:音質已死?
反觀國內市場,多媒體音箱一直是國內品牌呼風喚雨的得意陣地。自2.0、2.1多媒體音箱開疆拓土,本土品牌與洋品牌從兵刃相接到今時今日的一統天下,離不開一眾廠商對產品的狠下苦功,好音質高性價比的國產音箱確實讓國內消費者不失所望。而近兩年來隨著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便攜小音箱特別是藍牙小音箱的成為了當下多媒體音箱的又一波風潮。
不過這波風潮當中,或許是受限于小箱體,又或者是受限于消費人群,多數國內音頻廠商推出的這類藍牙小音箱產品重點并不在于“音質有多棒”、“聲音有多好聽”,反而更多的是以出其不意的外觀設計、五花八門的附加功能來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有某某品牌突發奇想推出了APP應用,美名其曰“智能藍牙音箱” , 也有某某品牌以美女身材曲線為名對產品進行相似設計······一時間,跟風者甚,山寨式的小作坊式的一涌而上,很快市場當中便魚龍混雜地同質化的藍牙小音箱漫天蓋地,價格戰應聲而起,最終品牌沒有了競爭力,產品沒有了產品質量,一輪又一輪的洗牌或是眾多廠商不愿面對的結果。
國內藍牙音箱發展:專注音質!
歸根到底,對于音箱而言,不管是傳統的Hifi音響,還是這些小體積的藍牙音箱,他們依然離不開音頻產品的本質屬性——聲音。那些外觀、功能短暫式的創新,只是曇花一現,消費者買音箱,是買來聽聲音的。功能再花哨,如果聲音渣得像塊破嗓子,消費者很難動心,更別說對品牌懷有忠誠度。
像蜚聲國際的BOSE音響,BOSE SoundLink系列藍牙音響以小尺寸大動態爆發性的聲音特質征服全球消費者的耳朵,但它的功能卻少得可憐:NFC、無線充電、TF卡、收音機、鬧鐘等等在BOSE SoundLink系列藍牙音響上完全沒有匹配,更不要說手機APP這類智能玩意。BOSE秉承和堅持的只有一點:聲音。它動輒上千的售價依然令消費者趨之若鶩地入手一款,不是一大堆花哨的功能看起來很值錢,而是BOSE獨樹一熾而又難以在別家品牌音箱上體現的聲音打動了他們。
話說回來,國內也并非每一家廠商都只把產品注意力放在花樣百出的功能上。國內一家名為艾特銘客的品牌推出的金剛系列藍牙小音箱,通過自主研發“懸浮式低頻諧振系統”專利技術,發出來的聲音也是小小體積動態效果出奇地強悍,與BOSE藍牙小音響的聲學設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國內藍牙音箱發展:聲音恒久遠
在多媒體音箱市場上,國內品牌深得消費者認可,而眼下國外一些知名的國際品牌也紛紛推出藍牙小音箱,他們對產品音質下的功夫顯然要比國內品牌要用心。除了價格優勢外,假如我們再不狠落心思做出改變,很難說多媒體音頻不會被國外品牌再度侵蝕。希望國內會有更多類似艾特銘客這樣的國產廠商,能把每一款產品的音質潛力挖掘得淋漓盡致,苦心用于改善音質的專利技術研發,一步一腳印地贏得更多用戶的喜愛,方能成就長遠的品牌忠誠度,久經歲月的聲音,才越發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