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宋城股份總裁張嫻在浙江杭州宣布,宋城股份將正式更名為“宋城演藝”,宋城演藝(以下簡稱“宋城”)旗下擁有13個劇場的中國演藝谷也于同天開業。“我們對中國的演藝市場充滿信心,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增長,讓宋城看到了下一步人們看戲、看秀的消費需求潛力。”張嫻說。
繼去年底宣布出資1.225億元投資電影《小時代》的制作發行方深圳大盛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后,宋城今年早些時候也宣布,將斥資1100萬元與海潤影視共同投拍電視劇《玻璃鞋》。向“演藝股”全面轉型的宋城,在二級市場也收獲了支持。受上述消息刺激,宋城股份在上周滬深兩市表現羸弱的背景下,全周大漲12.40%,在旅游和文化傳媒板塊均高居漲幅榜第一位,在滬深兩市浙江250多家上市公司中也位居漲幅榜第二位。
“東方百老匯”驚艷杭州
30余部戲、無邊系列音樂節、數場大型演唱會……僅僅是中國演藝谷2014年一年的計劃表,這樣的“大胃口”背后,是“計劃投資幾十億元”的藍圖。
從去年7月宋城提出中國演藝谷(以下簡稱“演藝谷”)這一概念算起,到近日開業,演藝谷項目的進展似乎十分迅速。其實,宋城為此所做的準備早已開始。
“我一直記得3年多前,宋城在深交所敲鑼上市,中國文化演藝第一股由此誕生。也從那一刻起,宋城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宋城要把旅游演藝,甚至范圍更大的文化演藝市場做起來。”張嫻說。
她告訴記者,在正式提出演藝谷這一概念前,宋城已經做了一年半的鋪墊工作,首先大量參閱學習了如《都市戲劇產業》這類的專業書籍,并在國內和世界各地進行實地調研,大到美國百老匯、外百老匯的生態圈,小到北京東棉花胡同里的民營小劇場,通過各種方式調研了解演藝劇場的發展特點、成功要素等。張嫻透露:“直到去年二、三月份,我們才形成了第一份兩萬字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并最終確定上馬演藝谷項目。”
據悉,演藝谷緊鄰宋城景區,占地約40畝,擁有13個劇場,其中有可容納4500人的大劇場,也有七八百座的中劇場、一兩百座的小劇場和影院,還包括一個千人左右的Live House。大到演唱會,小到實驗話劇,都能在演藝谷找到合適的場地。除了劇場群,中國演藝谷周邊還有藝術工作室、個性商業、肯德基及汝拉小鎮等特色餐飲和1500間客房的千古情主題酒店配套設施——一個功能配套合理、樣式五花八門的“東方百老匯”已經赫然眼前。
從4月起,隨著臺灣果陀大戲《淡水小鎮》、石康小說改編的話劇《晃晃悠悠》、魔幻驚悚話劇《盜墓筆記》、愛丁堡前沿劇《反轉地心引力》、新派兒童喜劇《老鼠招親記》等劇的上演,演藝谷大幕將正式拉開。
“在杭州,未來它將是周末休閑最理想的去處。在這里,能看到中國和世界上最熱門、最好看的戲,每月一場不同主題的音樂節與大型演唱會讓樂迷盡享音樂休閑,而購物、用餐、社交也極為方便。”張嫻認為,與杭州戲劇市場的現狀相比,這個夢想不算太大,也不算太遠。
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楊越光向記者表示,杭州的演藝市場日益趨熱,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目前,觀眾的需求也十分多元,綜合、立體地為觀眾呈現各方面的藝術產品,才能適應演藝市場的需求。演藝谷聚集了眾多文化藝術生態,采用劇場集聚模式以打造規模效應,符合文化產業大發展的路徑。他認為,13個劇院提供的多元文化產品,浙江演藝市場能承受住。同時,旅游作為杭州的一大優勢,背靠宋城景區的演藝谷,也能從旅游中得益。
宋城再定位 “演藝”成主打
從旅游演藝到城市演藝,是宋城主營業務橫向拓展的戰略抉擇。一直被視為旅游股的宋城股份更名“宋城演藝”后,宋城也更加明確了其主營業務,并在資本市場增加了品牌吸引力。
宋城的崛起之路一直被業界所稱道。依靠“主題公園+文化演藝”模式,宋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民營企業,成長為中國文化企業30強。在扎根杭州的同時,宋城也邁出了異地復制的步伐。去年,首個異地復制項目海南三亞千古情景區就贏得了眾多機構的追捧,也給上市公司貢獻了利潤;位于茶馬古道的麗江宋城旅游區也于今年3月開門迎客,并得到了市場的初步認可,證券界對這一項目給出了“超預期”的評價;5月,九寨宋城旅游區也即將亮相。“在全國一線旅游目的地的布局,是宋城上市后穩步發展的見證。”張嫻表示。
雖然“主題公園+文化演藝”仍是宋城現階段發展中的主要模式,但公司目標不限于此。去年底,宋城宣布入股影視公司大盛投資,正式跨進電影業大門。3月25日,宋城又發布公告宣布,將與海潤影視制作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拍攝電視劇《玻璃鞋》,進軍電視劇制作業。
此次更名“宋城演藝”則是宋城轉型的關鍵突破口。“宋城的目標是成為世界演藝第一,同時通過收并購手段打造中國文化航母,在這個成長過程中,需要借力品牌形象,深度滲透資本市場和產業界,從而為資源整合和公司擴張占得更加有利的地位。以前的宋城股份,雖然具備文化傳媒的特征,但被歸類到旅游行業,在二級市場上無法充分享受文化傳媒的高估值和高關注度。名稱變更后,公司的文化創意產業特征將更加顯著,公司估值也將向文化傳媒進一步靠攏。”宋城證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演藝谷的開谷及全年演出計劃的公布,無疑是宋城向“演藝”標簽靠攏的力證。張嫻表示,演藝谷緊鄰宋城景區,是一個充滿文化靈性的地方,游客游覽景區之后,可以觀看《宋城千古情》演藝秀,而對于杭州乃至周邊消費力強的寧波、紹興、溫州等地市民來說,也同樣可能為演藝谷這一休閑集聚區所吸引,慕名來看戲或演唱會。
周末去“懶城” 讓生活更有戲
“除了精彩的戲劇和好聽好看的音樂節,演藝谷還配套有千古情主題酒店群1500間客房供人們住宿體驗,演藝谷商區也會營造出濃郁的文化藝術氣息,讓這里成為一個讓生活有戲、更加夢幻的休閑集聚區和‘懶城’。”張嫻說。
根據計劃,今年30余部風格各異的話劇、音樂劇、肢體劇、實驗劇將在演藝谷輪番上演。其中,4月5日、6日,作為開業大戲的臺灣果陀劇場經典話劇《淡水小鎮》將上演。《淡水小鎮》作為果陀劇場創團劇目,至今已上演25年,張雨生、蔡琴等都曾參演。此次在演藝谷演出的《淡水小鎮》為其25周年紀念版,并邀請到主持人曹啟泰加盟。
果陀劇場大陸運營長余大任告訴記者:“《淡水小鎮》講述了一個可能平淡但不平凡的生活故事。該劇元旦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受到觀眾的歡迎。上周末在上海開演,門票也是早早提前售罄。”因此,他表示十分看好《淡水小鎮》在杭州的票房。
演藝谷將要上演的熱門戲劇并不在少數,其范圍也并不局限于國內。除了《淡水小鎮》外,曾刷新國內話劇市場多項票房數據的《盜墓筆記》、開心麻花經典劇目《烏龍山伯爵》和愛丁堡戲劇節多部戲劇等也都將引進至此。
同時,據演藝谷音樂節負責人、演出策劃人盧璐介紹,演藝谷的另一項重頭戲——無邊音樂節,也會在2014年全年推出一整個系列,將邀請國內外不同風格樂隊,分為搖滾、電子、流行、民謠、世界音樂、爵士等諸多專場,每月一次全景式大放送,希望能深度挖掘不同音樂特性,豐富演出市場,帶動大眾音樂娛樂消費習慣。。屆時,戶內戲劇觀影,戶外音樂體驗,再搭配上演藝谷多元化的文化娛樂設施,將不斷吸引更多各類潮流青年加入這個大狂歡。
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李玉剛的個人工作室,也在3月26日宣布將落戶演藝谷,李玉剛還將在其第3部舞臺劇《昭君出塞》中與宋城展開合作。李玉剛見證了演藝谷從無到有,早就與杭州結緣的他回憶,當年從東北南下,正是在杭州金海岸登臺演出,后來才在央視節目中得到關注。重返杭州,李玉剛表示,他看中的正是演藝谷多元化的文化藝術氣息。
除了引進資源,宋城也希望演藝谷成為一個孵化平臺。為此,演藝谷專門成立了戲劇扶持基金,由宋城出資1500萬元、政府扶持資金1500萬元組成。“這一基金的扶持對象不僅是戲劇編創人才,而是覆蓋了戲劇生產的整個產業鏈。”張嫻說。
文化地標矚目 但仍需培育
一手抓游客,一手抓市民,演藝谷試圖開創一個既能吸引旅游人群,也能夠輻射長三角的城市文化演藝地標。
根據資料顯示,演藝谷及其周邊配套的綜合投資額高達35億元,包括13個劇場、有3座共1500間房的千古情特色主題酒店、江南水鄉特色的商業街區等。“目前,宋城為這一項目,先期累計投資額已超過10億元。”張嫻表示,這也是因為宋城對演藝大市場有充分的信心。
此外,宋城2013年年報顯示,2013年宋城收入6.8億元,其中凈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22.64%。公司總資產高達30多億元,負債2億多元,目前手握貨幣資金尚有9.05億元,充沛的現金流也為宋城多元化的發展增加了底氣。
業內人士發現,演藝谷的多元戰略和劇場集聚戰略背后,是宋城將演藝谷“對標”美國百老匯的雄心。張嫻也表示,打造“東方百老匯”,演藝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宋城已經建好和在建的座位數超過3萬個,達到了百老匯座位數的80%,但光有座位數是不夠的,演藝谷還需要更多的、有影響力的內容產出。因此,在演藝谷項目上,宋城并非單打獨斗,而是向一個開放式的平臺方向發展,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藝術界人士在這個舞臺上帶來自己的精彩。”
同時,張嫻也表示,美國百老匯原本是針對市民的演藝場所,但隨著其獨特的文化個性的形成,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來觀戲體驗,目前,百老匯的觀演人群中,60%是游客。這也使得百老匯除了是一個文化地標,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化與旅游一直是相輔相成的,中國演藝谷的目標人群,既有為景區吸引而來的游客,也有為文化休閑而來的市民。”
杭州在地理位置以及其在全國演藝市場的地位,對演藝谷的盈利預期又有什么影響?對此,張嫻表示,演藝谷首先落地杭州大本營,而非北京、上海一線演藝城市,也是基于宋城本身資源優勢的考量。她告訴記者,去年杭州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而國際一般認為,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文化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演藝谷背靠的這一大本營,本身就具有旺盛的文化消費力。此外杭州每年超過1億人次的旅游人群,也將從側面助推文化演藝的發展。重要的是,杭州擁有長三角的區位優勢,對周邊消費力強大的城市的輻射力也不可小覷。
不過,演藝谷或將不僅入駐杭州。張嫻透露:“宋城希望,先在長三角地區進行市場摸索,積累足夠的經驗,將演藝谷打造出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后,再以積極、嚴謹的態度考慮是否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復制。”
當年,宋城在杭州的一片不毛之地起步,并發展成為每年600萬人次的旅游目的地,演藝谷如今正在這片熱土上勾畫宋城的“二次創業”藍圖,打造杭州下一個文化演藝地標。“宋城一貫擅長于造勢。”張嫻總結,只要演藝谷營造出其獨特的文化藝術氣息,就能夠吸引人們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