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學習音樂課程,孩子能獲得諸多益處,如演奏樂器能激發創造力,反復練習能鍛煉自律能力與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不論是學得一首新歌還是掌握一個新的和弦,都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但哈佛研究人員現在認為,學習音樂經常被提及的好處之一,即提高智力這個說法--只是一個虛無飄渺的傳說罷了.
雖然每個人,從藝術教育的倡導者到鼓勵孩子堅持學習鋼琴的父母,都深信音樂的神奇作用.然而,來自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博士生--Samuel Mehr所做的研究,并沒有發現音樂訓練能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Samuel Mehr目前在Elizabeth S. Spelke 研究所Marshall L. Berkman實驗室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12月11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開放獲取期刊上.
"超過8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學習音樂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和智商"Mehr說."甚至科學界也普遍認為,學習音樂對于這些外在能力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實際上,幾乎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音樂可以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
Mehr指出,公眾普遍認為音樂訓練可以使人更聰明,這很大程度上都能追溯到發表在《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上.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明確提出了"莫扎特效應"--聽音樂后,測試對象在空間能力測試方面表現更好.雖然該研究結論后來被推翻了,但認為僅僅聽音樂就能讓人變得更聰明的說法已經牢牢烙印在了公眾的腦海中,并激發了后續一系列研究,包括音樂課程對認知能力改善的幾項科學研究.
盡管許多研究都探討了音樂和認知能力是否相關以及具有怎樣的關聯,但Mehr和同事在回顧這些文獻時,卻發現只有五篇進行了隨機試驗,而隨機試驗是確定教育干預對兒童發展的因果影響的黃金標準.在這五例實驗中,只有一個得出了明確的正相關結果,而且數值很小--經過一年的音樂培訓,參與者的智商只增加2.7,而這基本沒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針對該問題的實驗工作還處于研究的早期階段,但已發表的研究表明'音樂讓你更聰明'的觀點并不成立",Mehr說.為探索音樂和認知之間的關系,Mehr和同事們從劍橋地區招募了29對父母和四歲的孩子.在給孩子進行初步的詞匯測試,并對父母做了音樂才能測試后,所有參與家庭被隨機分配為兩組--一組接受音樂訓練,另一組將接受視覺藝術訓練.
"為了測試現實中已有的音樂教育對年幼兒童的影響,我們實施了一個針對學齡前兒童的親子音樂強化計劃",Mehr說,"旨在鼓勵父母和孩子同處于音樂課堂中,為父母灌輸強烈的音樂觀念,使得他們在家里可以繼續教育孩子".Mehr和同事對早期研究做了關鍵性變化:由于不同老師會造成不同影響,所以有別于以往研究,Mehr自己同時教授音樂和視覺藝術兩門課程,并利用評估工具測試認知能力的四個特定方面:詞匯、數學和兩種空間能力測試.
"我們沒有采用一般的智商測驗,而是檢測了認知能力的四個方面",Mehr說."由于這些測試比一般智力測試更敏感,所以若音樂訓練真能對兒童認知產生影響,我們能夠比以往的研究更容易發現它,"然而,研究結果指出,沒有證據表明音樂訓練對認知能力有任何好處. 兩組兒童在詞匯和數學測驗中表現旗鼓相當,而在兩種空間能力測試中,受過音樂訓練和視覺藝術培訓的兒童各贏得一籌.
"第一項研究范圍非常小--音樂組中僅有15名孩子,而視覺藝術組中僅有14名",Mehr表示."由于影響是微小的,這導致統計分析并未能呈現出顯著的意義.所以,我們試圖重復這個以前從未進行的研究".
為了重復此研究,Mehr和同事們設計了第二次實驗,招募更多參與者--45個家庭,其中一半家庭接受音樂訓練,其余不接受任何培訓.和第一項研究結果一樣,Mehr說,第二項研究中也沒有證據表明音樂訓練對認知有任何益處.即使匯集了兩項研究結果并進行相互比較,研究人員也沒有發現音樂訓練組、視覺藝術訓練組、沒有訓練組這三組間,哪一組的表現能優于其它組.
"組別間有細微的差別,但沒有一個能達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程度",Mehr說."即使我們使用最精細的統計分析技術,也找不到任何差異."
"盡管結果表明學習音樂并非教育成功之捷徑,但學習音樂本身仍具有很大價值."
"舉一個令人信服的例子來說明音樂教學與外在利益無關:我們不會因為閱讀莎士比亞能提高孩子的SAT成績而向他們講授莎士比亞文學.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相信莎士比亞文學本身是十分重要的."
"音樂是一種古老的、獨特的人類活動--出土的最古老的長笛距今已有四萬年的歷史,而人類的歌唱史則更加久遠,"Mehr繼續說."世界上每一種文明都有音樂,包括兒童音樂.音樂對人類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若不將此傳承下去那簡直就太荒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