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3年4月13日,廣州市政府為了建設十三行博物館,特面向海內外征集與十三行有關的實物、圖片、史料。當王恒先生獲悉十三行博物館向社會征集藏品時十分高興,決定捐贈收藏多年的部分珍貴藏品,包括十三行時期的各類藏品800多件,其中廣彩200多件,廣繡50多件,通草畫500多件,象牙扇40多件,銀器20多件,家具60多件。 |
迪士普企業董事長王恒先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也是一位資深的收藏家。他的藏齡已達10年之久,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有著深厚的了解,尤其對于收藏品的鑒賞亦有著獨特的見解。
迪士普企業董事長王恒先生
2013年4月13日,廣州市政府為了建設十三行博物館,特面向海內外征集與十三行有關的實物、圖片、史料。當王恒先生獲悉十三行博物館向社會征集藏品時十分高興,決定捐贈收藏多年的部分珍貴藏品,包括十三行時期的各類藏品800多件,其中廣彩200多件,廣繡50多件,通草畫500多件,象牙扇40多件,銀器20多件,家具60多件。這些藏品大部分在國外拍取所得,價值連城。王恒先生原本準備在家鄉河源建設一所私人博物館,與廣大友人共同鑒賞珍貴藏品,分享收藏與鑒賞的樂趣。而十三行博物館的籌建和文物藏品的公開征集正與他的意向、收藏方向不謀而合,對于博物館的落實建設他感到十分興奮與期待。王恒先生捐贈的藏品對于博物館的籌建起到強而有力的推動作用,對深入研究十三行歷史商埠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迪士普企業董事長王恒展示他準備捐贈的通草畫藏品
荔灣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黎在獲知此事時表示,王恒先生的大愛讓人感動,他所捐贈的許多藏品都是非常珍貴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可以讓人們更加細致深入了解十三行的悠久歷史,為廣州的文化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王恒先生非常值得人們尊重和敬佩,他不僅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還是一位熱衷于公益事業的慈善家,不愧為現代嶺南人的杰出代表。
“十三行”是廣州作為世界文化名城的六張新名片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廣州商業發展重地,是古代中國唯一、世界第四大對外通商口岸。據文史專家介紹,十三行文化有著極其鮮明與獨特的色彩,從而在與之相關的區域內留有眾多的景觀。然而,這些景觀被湮沒、被摧毀的已不少,再不保護與修復,便不復存在。如果不加以整合,亦會失去其價值。例如十三行夷館,即外商、洋行駐廣州辦事處,其遺址位于今人民南路以西、十三行路以南,今文化公園所在地。園內部分隙地為當年夷館間的靖遠街、同文街遺址。園內漢城景區為當年夷館前的美國花園遺址。為了貫徹和執行文化發展的政策方針,廣州市荔灣區政府根據當地的文化特點和底蘊,決定建立“十三行博物館”,但是要建設“十三行博物館”也是難度重重,因為很多關于十三行的珍貴文物史料散落在民間,為此該區特面向海內外征集與十三行有關的實物、圖片、史料。期望市民可選擇捐贈、借與展出等方式參與其中。
廣州十三行
各家媒體爭相報道此事,羊城晚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多家知名媒體對十三行博物館的籌建紛紛給予高度的評價,稱該博物館的建設可以讓人們更多的了解廣州乃至中國口岸通商歷史,將會對廣州乃至中國的人文文化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各家媒體還贊揚了王恒先生無償捐贈文物的大愛行為。
備注:
王恒:廣州市迪士普音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演藝設備行業商會常務副會長,國家標準GB50526《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起草人,音響燈光行業十佳風云人物,喜愛中國傳統文化,被行業譽為“現代儒商”的代表,長期參與社會慈善事業,捐贈、捐助多家希望小學,汶川大地震后捐助汶川一中、都江堰外語學校等一批學校,雅安地震發生后決定捐助一批廣播設備用于災后重建。
更多相關: 音響
文章來源:音響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