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它們是近十幾年來美國制造商推出的首款新機架式功放平臺,也是QSC首款自帶處理功能、獨立供電的放大器,且首次采用新的特制電源裝置的產品,不僅如此,它還首次引進新技術,能同時為新老設備提供萬能電源。
但最重要的意義是,繼QSC的共同創始人Pat Quilter退休后,它們是公司開發的第一款機架式功放。曾經那位一手成就了功放從而令QSC公司名聲大震的那個人已經離開了公司,但今天的新品卻代表著公司將迎來了新的時代。
盡管如此,他的影響仍舊存在。“到目前為止我在QSC已經工作了將近16年,公司文化已經深入我心,從最早的信號處理設備到今天研究的功率放大器,一路走來我一直參與著團隊的設計工作,”QSC功放系統小組的研發部總監Matt Skogmo解釋道。他的工作是與同事們(比如高級產品經理Dale Sandberg)一起,緊跟Quilter先生的腳步,攜手走向未來。
“當我看到公司的歷史和Pat所留下的傳統時,觸動很大,”他繼續說道,“Pat在功率放大器設計上所做的貢獻比我一生做的都要多。能夠沿著他的足跡繼續奮斗是一個令人振奮而光榮的使命。”
自Quilter先生退休以來,很多東西已經發生了改變。相對于以前讓QSC家喻戶曉的功放而言,現在更出名是有源揚聲器,特別是K系列揚聲器。尤其是在現任CEO Joe Pham領導下,制造商的轉型產生了深遠的意義。當公司第一次涉足揚聲器領域時,一些業內人士對此不屑一顧。事實不僅證明了他們的愚蠢,而且他們還被Q-Sys系統遠遠的甩在了后面。QSC公司不滿足于此,他們對市場份額的欲望永無止境。如今Costa Mesa公司幾乎實現了他們的長遠目標了,這個目標不僅是某幾個部分,而是整個系統。
由于Costa Mesa公司發生的這些變化,研發部門花費了一段時間,才使他們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專業機架式功率放大器上,并且技術上的改變似乎重新定義了這個部門的構架,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現在的產品更為復雜,”Skogmo先生解釋說,“你需要具備信號處理功能,需要設計用戶操作界面,功放已經不僅限于功率放大的功能了。因此,我們在保留Pat先生最根本的理論框架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把一系列的功放全部推進到一個新技術水平上。”
Skogmo先生清楚的了解,在當今時代迫使QSC功放的徹底改變,壓力也隨之而來,然而他也并沒有表現出來。年輕、有朝氣而又不失沉穩和細致,他似乎很享受這一挑戰。當我們問道:在PLD和CXD問世之前,QSC落后時代潮流技術有多遠的時候,他也坦承言之。
“功率放大器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能把小信號放大而已,”他開始說道,“不管你把前面板設計的多么美觀或者擁有多少個接口,它的工作僅此而已。但也許我們是最后一家將DSP內置在功放中的廠家了。”
他補充說:“盡管這樣,最后一個加入這種設計行列,有時也不是件壞事,因為你可以觀察學習很多有用的東西,而且不為競爭而工作,你可以觀察他們的產品是如何被大家接受的,并且與那些經常參加巡回演出和固定安裝的工作人員交談,汲取經驗。”
“我們有一種工作流程被稱之為Voice of the Customer(顧客之聲),”Dale Sandberg解釋說,“我們去拜訪顧客,跟他們交流產品理念。這種方式很受歡迎,我們有一個列表,上面記錄的全部是人們提到的想法意見,或者是顧客從他們使用者的角度所提及的建議。這樣做的時候,我們注意到這些想法最終都會成為客戶關注的焦點。”
為了PLD/CXD產品的研發,Voice of the Customer羅列出一張理想功能的愿望清單,上面大多是可行的功能,并且已被應用到揚聲器處理器、運行在PC 或 Mac上的遠程控制的軟件,以及能根據當前的功率因素切換模式的供電設備等樣機上。有趣的是該功能Q-Sys尚不支持,部分原因是功放旨在吸引更多的客戶群,而他們所在的市場與Q-Sys并不相同。這有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但是當所有一切正在進行的時候,研發部總監和他的團隊還在忙于研究一種獨特的想法,以至于它很可能無法進入Voice of the Customer列表中。Pat Quilter先生最初的建議是,最好有一種方案,能夠減少公司的產品庫存。
“過去,倘若開發一整套功放系列,我們會展出一批功放模塊,分別采用半功率點,并且這些模塊會針對120V和240V設置為兩種類型。”Skogmo先生解釋說:“公司的庫存量大,并占用很多資金。可想而知,Quilter先生很想盡量減少庫存這個問題,他提出了采用四通道放大器的建議,四通道并不是指橋接模式下合并通道而是要找到把他們并聯組合在一起的方法。如果你可以回到20世紀70年代的話,那時一些老的線性放大器可以做到這點。所以我和我的團隊對它進行了研究,終于找出了一種巧妙的方法,可以使D類放大器通道與相鄰設備相連接,這個方法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這就是所謂的靈活放大器求和技術(FAST),它對QSC新系列的產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增加的這些并聯模式突然間開啟了降低阻抗的新方式,阻抗減小到原來的一半,”研發部總監熱情地介紹說,“現在即使只有一個機箱,你也能大膽地尋問顧客他們需要1250W?2500W?還是3KW的功率,因為我們成功做到了。你想要5K的放大器嗎?我們也有。唯一導致顧客不得不使用多臺功放的因素是,功放所包含的通道總數。如果他們想推動一個很大的單聲道低音陣列,這些功率放大器也能提供充足的5K功率。如果他們想推動很大的頂級音箱,有很多種選擇供他們使用。設備的靈活性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能激發出大量被存儲的能量,從而提供充足的功率輸出。我們認為它能成為功率放大器中的瑞士軍刀。”
在實驗過程中這個想法被證明是“能量聚集”,功放模塊推動了K系列揚聲器。“他們用這些線圈創造了個科學怪物,” Sandberg先生笑著說道。同時Skogmo先生補充道:“我們同事現在全部都遠處關注它,因為當5KW的放大器逐步發展起來的時候……好吧,這就是為什么你要帶著安全防護眼鏡的原因……”
通路結合這個概念雖然開啟了有效功率的新篇章,這一想法也引發了一系列額外的難題。最大的問題就是要找到與功放模塊相匹配的元件。
對于能提供預期功率的輸出設備,公司展開了一次市場調查,結果并不樂觀。因此公司做了一個特別的決定,打算繼續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下去,并與兩個獨立的工廠簽署合約,為我們自主設計的功率設備提供生產服務,甚至按照我們要求調整了半導體的參雜工藝。每個特制設備的內部都集成有6只功率半導體元件,以確保實現靈活放大器求和技術。
“在這些MOSFET晶片的參雜處理區域,我們都會根據功放的需求,去修改和調整工作特性,”Skogmo先生宣稱,“我們開始審視還有什么地方可以不斷改進,但實在沒有什么地方不夠完美。所以我們就做我們自已。”
另一個挑戰,是讓終端用戶盡快熟悉我們所提供的大量選件的用途。“當我們開始審視這些設備能做什么,具有多少種通道結合模式的時候,我們發現,有太多的組合了,”Sandberg先生回憶說,“我們很早就知道,應當為用戶提供一個簡單明了的使用模式。”
我們探討出一種最簡單的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一個界面,通過該界面,他們可以選擇其負載阻抗和所需的功率,然后功放會根據用戶的選擇自動調用預置程序。
即便這樣,界面設計仍舊有些問題,如何使這種復雜的參數設計通過簡單的界面表達出來呢?為了找到解決辦法,QSC聘請了一家外包公司,該公司曾為微波爐、電話和網站等用戶提供界面設計服務,在該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有許多有趣的想法,”Sandberg先生開心的笑著說,“和他們一起工作很受啟發。”
他們還去參加著名的貿易展會,通過展會的科研之旅來完善設計。“他們非常震驚!” Skogmo先生笑著說道,“他們的目標是盡可能使客戶減少思考的次數,所有的操作都應該簡明清晰。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任何的專業音響設備。一旦他們開始對嘈雜的演出有了整體的認識,就會開始深入研究操作界面——從數字工作站到機架式效果處理器等每一個環節。”盡管這些顧問以前從來沒有涉足音頻行業,但他們很快就理清了擺在面前的種種思路。“思路很快地就明朗起來,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Skogmo先生點頭表示贊同。
就像他們在市場上的目標定位一樣,這兩種型號的功放還存在細微的差別,總的來看,他們結合了靈活廣泛、超大功率與簡潔操作等一系列優點。總之,他們有潛力會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產品而被QSC所記住,這也意味著公司傳承的接力棒移交到下一代人手中。
“想要得到Pat同意,允許我們把QSC的標志放到設備上,這或許是最艱難的考驗。”Skogmo先生說,“但是如果不經他的批準就把功放投入市場,這是個愚蠢的做法。他聽過它的音質,我們做了盲聽實驗,他更傾向于我們的產品。”市場關注的各項問題,需要PLD和CXD去一一驗證。不管怎樣,對于Skogmo先生和他的團隊而言,至少他們已經贏得了一場重要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