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1-10-10 5:36:46
(
編輯:溫情
) 【
大
中 小】
手機訪問
|
|
【音響網資訊】原本受期待的臺灣液晶電視代工事業,近來變數橫生。主要因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升高、液晶電視產品變革、電視品牌策略改變、世界各地代工廠競相崛起等因素影響。資策會MIC分析師詹馥駿指出,在全球代工廠搶單、終端市場成長有限、產品技術要求將更高等趨勢下,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出貨市占率,繼2010年達到84%后,接下來可能會逐步走低,到2016年可能降至70%。
特別是中國大陸本地電視制造產能迅速擴充,未來可能對臺廠產生的沖擊性、更不容忽視。據調查,近年來中國大陸液晶電視制造業者的產能,除了國產6大品牌外,還有許多專業代工廠。目前包括深圳、廣州、佛山、浙江、江蘇等5大電視機出口地區,約占中國電視機生產比重5成以上。
其中,低價搶單的康冠、兆馳,對臺廠的威脅更與日俱增。位于深圳地區的康冠KTC現有電視年產能達400萬臺,主要客戶包括TCL、RCA、海爾、VIORE、Isymphony等等。同樣位于深圳的兆馳MTC電視年產能亦達400萬臺,主要客戶如TT、海爾、海信、Toshiba、Philips等等。
至于廣州的理想RISUN電視制造年產能也有300萬臺,主要客戶包括海爾、MAG等等。其他主要電視代工廠還有高飛COBY、康榮、惠浦HPC、康特爾CONTEL、彩虹IRICO、天樂、背力士、博一格、新科等等,目前電視機年產能都約在100-200萬臺規模。
根據資策會MIC預測,2010年全球液晶電視Inhouse內制出貨量約達1.25億臺,Outsource委外生產的液晶電視出貨總量約5341萬臺,臺灣代工液晶電視出貨量約4493萬臺,占所有委外生產的液晶電視比重達84%。
不過,隨著全球代工廠搶單激烈、終端市場成長有限、電視低毛利情況可能迫使部份品牌商退出市場、產品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資策會MIC預估,到2011年,全球委外生產的液晶電視數量雖可能增至6792萬臺,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出貨量也將成長至5250萬臺,但臺廠代工占全球委外生產的比重,卻可能降到77%。
接下來從2012年到2016年,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出貨量占全球委外生產液晶電視總數的比例,可能還會逐漸降低。預估到2016年,全球液晶電視委外生產規模將達1.22億臺,較2010年成長近1.3倍,屆時臺灣液晶電視代工出貨量估達8600多萬臺、亦將較2010年成長9成以上,但占全球液晶電視委外生產比重、可能會降至70%水位。
詹馥駿認為,主要系因為液晶電視的市場需求與產品發展改變,并且新興市場和通路,以及IT客戶的新需求也浮現,加上聯網電視/智慧型電視的發展,可能會激發多元的新合作模式出現,而品牌客戶在面對獲利瓶頸下也將持續調整其生產策略,這些因素都將使臺廠的液晶電視代工事業發生變化。未來臺廠要承接更多液晶電視外包訂單,勢必要面對中國大陸專業代工廠的挑戰,唯有持續精進技術及優化成本,才能保持成長。
在液晶電視產品發展新趨勢方面,主要還是以LED背光電視、3D電視、聯網電視等影響較大。其中,聯網電視因為必須整合輸出入OSD、應用程式接口API與多螢幕互動標準,以及各式認證規范,若電視廠商獨力開發成本很高,反之若以平臺整合將有助于成本降低。
因此,可能會促使電視品牌廠商與供應鏈廠商進行各式合作模式,以便加速在地化服務的導入時間。
此外,目前主要委外代工電視品牌廠商的獲利率,正持續下滑,像是Sony、Sharp與Toshiba等等,都已面臨無利可圖的窘慶。預期這可能也將使電視品牌廠商的外包生產策略再度出現更多轉向。至于韓系電視業者雖然自制比率高,但因獲利結構相對穩健,預料短期內不會有太多改變。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人民網,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